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前言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31页 |
| 1 天然橡胶 | 第13-15页 |
| ·天然橡胶(NR)的结构与性能 | 第13-14页 |
| ·天然橡胶(NR)的配合体系 | 第14-15页 |
| 2 硫化和返原 | 第15-1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天然橡胶的硫化历程 | 第16页 |
| ·产生返原的原因 | 第16-17页 |
| ·返原的形式 | 第17页 |
| ·硫化返原的表示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3 提高抗返原性的途径 | 第18-22页 |
| ·胶种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| ·硫化体系的选择 | 第19页 |
| ·应用抗硫化返原助剂 | 第19-22页 |
| 4 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 | 第22-29页 |
| ·概述 | 第22-23页 |
| ·影响因素 | 第23-27页 |
| ·提高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的方法 | 第27-29页 |
| 5 伸长率 | 第29页 |
| 6 课题意义及目的 | 第29-30页 |
| 7 课题实验安排 | 第30-31页 |
| 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31-34页 |
| ·主要原料 | 第31页 |
| ·实验设备与仪器 | 第31-32页 |
| ·基本工艺与实验方法 | 第32页 |
| ·性能测试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96页 |
| 第一部分 硫化体系的确定 | 第34-44页 |
| 1 不同硫化体系的基本配方 | 第34页 |
| 2 不同硫化体系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| 3 不同硫化体系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| ·正硫化条件下NR 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| 第36-37页 |
| ·过硫化条件下NR 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| 第37-38页 |
| 4 不同硫化体系对NR 硫化胶交联密度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5 不同硫化体系对NR 硫化胶动态性能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6 过硫化条件下2#和3#硫化胶的DMA 比较 | 第40-43页 |
| ·过硫化条件下3#硫化胶的DMA | 第40-42页 |
| ·过硫化条件下2#硫化胶的DMA | 第42-43页 |
| 7 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二部分 抗返原剂的选择 | 第44-75页 |
| 1 Si69 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44-51页 |
| ·Si69 用量对NR 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·Si69 用量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Si69 用量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| ·Si69 用量对NR 硫化胶交联密度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Si69 用量对NR 硫化胶动态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2 PDM 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| ·PDM 用量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PDM 用量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3 ZDT/S 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7页 |
| ·ZDT/S 用量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ZDT/S 用量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4 三种抗返原剂对NR 性能的比较 | 第57-63页 |
| ·抗返原剂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抗返原剂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| ·抗返原剂对NR 硫化胶交联密度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·抗返原剂对NR 硫化胶动态性能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| 5 Si69/PDM 并用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63-68页 |
| ·PDM 用量对NR 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| 第63页 |
| ·PDM 用量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| ·PDM 用量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| ·交联密度 | 第66页 |
| ·滞后损失 | 第66-67页 |
| ·动态性能 | 第67-68页 |
| 6 Si69/ZDT/S 并用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68-74页 |
| ·加工性能 | 第68页 |
| ·硫化特性 | 第68-70页 |
| ·力学性能 | 第70-72页 |
| ·交联密度 | 第72-73页 |
| ·DSC 分析 | 第73-74页 |
| 7 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第三部分 补强剂对 NR 性能的影响 | 第75-86页 |
| 1 炭黑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75-81页 |
| ·N330 用量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| ·N220 用量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| ·SEM 电镜分析 | 第79页 |
| ·RPA2000 分析 | 第79-81页 |
| 2 炭黑/白炭黑并用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81-84页 |
| ·炭黑N330/白炭黑并用对NR 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| 第81-82页 |
| ·炭黑N330/白炭黑并用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| ·炭黑N330/白炭黑并用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| 3 沉淀法白炭黑与气相法白炭黑的比较 | 第84-85页 |
| ·硫化特性 | 第84-85页 |
| ·力学性能 | 第85页 |
| 4 小结 | 第85-86页 |
| 第四部分 增硬助剂对 NR 性能的影响 | 第86-96页 |
| 1 模量增强剂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86-88页 |
| ·模量增强剂(JM-9)对NR 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| ·模量增强剂(JM-9)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87页 |
| ·模量增强剂(JM-9)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87-88页 |
| 2 苯甲酸对NR 性能的影响 | 第88-95页 |
| ·苯甲酸对NR 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| ·苯甲酸对NR 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| 第89-90页 |
| ·苯甲酸对NR 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| ·交联密度 | 第91页 |
| ·(FTIR)红外分析 | 第91-93页 |
| ·RPA2000 分析 | 第93-94页 |
| ·SEM 电镜分析 | 第94-95页 |
| 3 小结 | 第95-96页 |
| 结论 | 第96-9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8-103页 |
| 致谢 | 第103-10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4-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