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18页 |
| 1. 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简介 | 第12-13页 |
| 2. 经皮给药系统简介 | 第13-15页 |
| 3. 格列吡嗪简介 | 第15-16页 |
| 4. 课题的提出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格列吡嗪经皮通透性的研究 | 第18-32页 |
| 1. 材料与仪器 | 第18-19页 |
| ·材料 | 第18页 |
| ·仪器 | 第18-19页 |
| ·动物 | 第19页 |
| 2. 方法 | 第19-30页 |
| ·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19-22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19页 |
| ·专属性考察 | 第19-21页 |
| 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1-22页 |
| ·精密度测定 | 第22页 |
| ·回收率测定 | 第22页 |
| ·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| ·表观正辛醇/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| 第23页 |
| ·~(13)CNMR光谱测定 | 第23页 |
| ·格列吡嗪体外经皮通透性的研究 | 第23-25页 |
| ·离体鼠皮的制备 | 第23页 |
| ·体外经皮通透实验 | 第23-24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4-2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0页 |
| ·不同比例的EtOH和IPM对格列吡嗪经皮通透性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| ·有机胺反离子对格列吡嗪经皮通透性的研究 | 第26-28页 |
| ·离子对形成的确认 | 第28-30页 |
| 3.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| 第三章 格列吡嗪乳胶剂的研制 | 第32-45页 |
| 1. 材料与仪器 | 第32页 |
| ·材料 | 第32页 |
| ·仪器 | 第32页 |
| 2. 方法与结果 | 第32-37页 |
| ·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32-33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32-33页 |
| ·体外实验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3页 |
| ·乳胶剂的配制 | 第33页 |
| ·体外透皮试验 | 第33-34页 |
| ·离体鼠皮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4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34页 |
| ·乳胶处方的优化 | 第34-37页 |
| ·有机胺对格列吡嗪通透性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| ·油相对格列吡嗪通透性的影响 | 第36页 |
| ·促进剂对格列吡嗪通透性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3. 讨论 | 第37-39页 |
| 4. 格列吡嗪乳胶剂的质量标准 | 第39-43页 |
| ·性状 | 第39页 |
| ·乳胶剂含量的测定 | 第39-42页 |
| ·方法的筛选 | 第39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39页 |
| ·分析方法专属性考察 | 第39-40页 |
| ·线形相关性试验 | 第40-41页 |
| ·精密度 | 第41页 |
| ·回收率试验 | 第41-42页 |
| ·三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| 第42页 |
| ·初步稳定性试验 | 第42-43页 |
| ·离心试验 | 第42-43页 |
| ·耐热、耐寒试验 | 第43页 |
| ·加速试验 | 第43页 |
| 5.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| 第四章 格列吡嗪乳胶剂的初步药动学-药效学相关性探讨 | 第45-54页 |
| 1. 仪器和材料 | 第45页 |
| ·材料 | 第45页 |
| ·仪器 | 第45页 |
| 2.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45-52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45页 |
| ·对照品溶液 | 第45页 |
| ·血浆供试品的处理 | 第45-46页 |
| ·分析方法专属性考察 | 第46-47页 |
| ·实验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7-48页 |
| ·体内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 | 第48页 |
| ·大鼠体内的初步药动学-药效学相关试验 | 第48-52页 |
| 3. 讨论 | 第52-53页 |
| 4.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