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杨论文

转C4植物光合关键基因PEPC杨树的初步分析

致谢第1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9-19页
 1 C3 植物和C4 植物的主要差别第9-10页
 2 转 PEPC 基因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第10-12页
   ·转 PEPC 基因植物的光合速率与有关参数第11页
   ·转 PEPC 基因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第11-12页
   ·转 PEPC 基因植物的生物量第12页
 3 转 PEPC 基因植物叶绿素荧光特征第12-13页
   ·转 PEPC 基因植物在光抑制过程中的荧光参数第12页
   ·转 PEPC 基因植物在光抑制过程中的保护酶活性第12-13页
 4 转 PEPC 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5 转 PEPC 基因杨树的研究理论基础第16-18页
 6 研究意义第18-19页
第二章 转基因杨树的 PCR 检测以及生长特性初步分析第19-26页
 1 实验材料第19页
 2 实验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·转基因杨树 DNA 提取第19-20页
   ·转基因杨树PCR 检测第20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移栽第20-21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·PCR 检测第21页
   ·转 PEPC 基因南林895 杨植株生长特性初步分析第21-23页
 4 讨论第23-26页
   ·PCR 结果分析第23页
   ·苗期生长特性分析第23-26页
第三章 转基因杨树叶片内光合酶活性的分析第26-33页
 1 实验材料第26页
 2 测定方法第26-30页
   ·酶液提取第26-27页
   ·酶活测定第27-30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30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的 PEPCase 活性的比较第30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的其他酶活的对比第30页
 4 讨论第30-33页
第四章 转基因杨树的光合作用各项参数指标分析第33-50页
 1 实验材料第33页
 2 测定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·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第33-34页
   ·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第34页
   ·光合作用对CO_02 的响应第34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34-49页
   ·转基因杨树与对照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的比较第34页
   ·蒸腾速率(Tr)、气孔导度(Gs)以及胞间 CO_2 浓度(Ci)的日变化第34-40页
   ·光能利用效率(LUE)与水分利用效率(WUE)的日变化第40-43页
   ·转基因杨树与对照的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比较第43-46页
   ·转基因杨树与对照的光合作用对CO_2 浓度的响应比较第46-49页
 4 讨论第49-50页
第五章 转基因杨树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第50-55页
 1 实验材料第50页
 2 测定方法第50页
 3 实验原理第50-51页
 4 结果与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的 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(Fv/Fm)的比较第51-52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的 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(Fv′/Fm′)的比较第52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的光化学猝灭(qP)的比较第52-53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的非光化学猝灭(qN)的比较第53-54页
 5 讨论第54-55页
第六章 PEPCASE 活性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第55-57页
 1 分析方法第55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55-57页
第七章 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展望第57-60页
 1 主要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·C4 光合途径有关的酶活性的测定第57页
   ·光合作用各项指标分析第57页
   ·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第57页
   ·PEPCase 活性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第57-58页
 2 存在的问题第58页
 3 研究展望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6页
详细摘要第66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杉木合子胚和雌配子体蛋白质与金属元素分析
下一篇:马尾松种子发育过程元素及蛋白质组学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