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第—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需求 | 第8页 |
·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普遍具有盲动性 | 第8页 |
·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概念界定不明 | 第8-9页 |
·研究的目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与公共设施的基本概念 | 第12-26页 |
·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| 第12页 |
·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| 第12页 |
·公共设施的概念 | 第12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与公共设施的关系 | 第12-16页 |
·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决定公共设施的视觉形象风格 | 第13页 |
·公共设施是构成历史街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13-14页 |
·公共设施是激发人们空间活动的重要元素 | 第14-15页 |
·公共设施是丰富城市视觉语言的重要元素 | 第15-16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设施的分类 | 第16-19页 |
·按历史文化街区的属性进行分类 | 第16-18页 |
·按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区分类 | 第18-19页 |
·按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 | 第19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的功能构成 | 第19-26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职能 | 第20-21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设施的功能 | 第21-26页 |
第三章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现状 | 第26-33页 |
·国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现状 | 第26-29页 |
·日本的公共设施设计 | 第26页 |
·英国的公共设施设计 | 第26-27页 |
·法国巴黎的公共设施设计 | 第27-28页 |
·德国弗莱堡的公共设施设计 | 第28-29页 |
·瑞士巴塞尔的公共设施设计 | 第29页 |
·国内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现状及思考 | 第29-33页 |
·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 | 第29-30页 |
·成都锦里历史文化街区 | 第30-31页 |
·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街区 | 第31-32页 |
·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思考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设施设计的要素构成 | 第33-50页 |
·造型层面 | 第33-35页 |
·公共设施的造型因素 | 第33-35页 |
·色彩层面 | 第35-39页 |
·公共设施的色彩对比 | 第35-37页 |
·公共设施的色彩搭配 | 第37-38页 |
·公共设施的色彩设计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材料质感 | 第39-44页 |
·公共设施材料的种类 | 第39-40页 |
·公共设施材料的使用特点 | 第40-41页 |
·材料成型的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 | 第41页 |
·公共设施材料的质感设计 | 第41-44页 |
·比例尺度 | 第44-48页 |
·空间尺度与公共设施尺度 | 第44-45页 |
·因地制宜的公共设施空间尺度关系 | 第45-46页 |
·因人制宜的公共设施空间尺度关系 | 第46-47页 |
·公共设施空间尺度的规划设置 | 第47-48页 |
·文化特征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| 第50-73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 | 第50-56页 |
·公共设施的基本设计原则 | 第50-52页 |
·公共设施的地域性设计原则 | 第52-54页 |
·公共设施的文化性设计原则 | 第54-55页 |
·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设计原则 | 第55-56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的方法 | 第56-63页 |
·传统造型符号元素的凝练 | 第57-59页 |
·传统造型符号元素的再生 | 第59-63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的程序 | 第63-65页 |
·准备阶段(计划、调查、分析) | 第64页 |
·发展阶段(构想、表达) | 第64-65页 |
·评估与实施阶段(评价、验证、完善、生产) | 第65页 |
·验证与反馈阶段(反馈、调整) | 第65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实例——以无锡惠山古镇为例 | 第65-73页 |
·无锡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| 第66-67页 |
·惠山古镇地域性特点分析 | 第67页 |
·惠山古镇传统符号元素的凝练与再生 | 第67-69页 |
·设计方案 | 第69-73页 |
结论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附录 | 第80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