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1 鱼腥草简介 | 第11页 |
2 鱼腥草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形态学研究 | 第12页 |
·细胞学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13-14页 |
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ISSR分子标记的原理 | 第15-16页 |
·ISSR分子标记的特点 | 第16页 |
·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6页 |
4 cpDNA及相关基因在物种进化上的应用 | 第16-19页 |
·cpDNA内含子 | 第18页 |
·cpDNA基因间区 | 第18-19页 |
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应用ISSR技术研究鱼腥草的遗传多样性 | 第20-3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4页 |
·材料 | 第20页 |
·材料来源 | 第20页 |
·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| 第20页 |
·溶液制备及仪器设备 | 第20-22页 |
·试剂及溶液 | 第20-22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2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鱼腥草DNA的提取 | 第22-23页 |
·ISSR反应 | 第23-24页 |
·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| 第23页 |
·引物筛选 | 第23-24页 |
·电泳检测 | 第24页 |
·基因组DNA的电泳 | 第24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2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检测 | 第24-25页 |
·ISSR标记多态性 | 第25-28页 |
·鱼腥草ISSR-PCR群体遗传学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种内居群间遗传多样性 | 第28页 |
·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遗传一致度与遗传距离 | 第28页 |
·居群的UPGMA聚类 | 第28-32页 |
3 讨论 | 第32-36页 |
·鱼腥草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| 第32-33页 |
·鱼腥草群体DNA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| 第33-34页 |
·种质资源研究中标记的选择及其分析 | 第34页 |
·鱼腥草种质资源保护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鱼腥草叶绿体rp116内含子和trnH-trnK基因间隔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| 第36-66页 |
前言 | 第3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42页 |
·材料 | 第36页 |
·溶液制剂及仪器设备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7-42页 |
·叶绿体DNA提取 | 第37页 |
·叶绿体DNA的电泳检测 | 第37页 |
·引物序列设计 | 第37页 |
·PCR扩增 | 第37-38页 |
·PCR反应体系 | 第37-38页 |
·PCR反应条件 | 第38页 |
·PCR产物电泳检测 | 第38页 |
·PCR产物的纯化 | 第38-39页 |
·PCR产物的测序 | 第39页 |
·序列处理与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序列编辑与拼接 | 第39页 |
·序列比对 | 第39-40页 |
·序列组成分析 | 第40页 |
·rp116、trnH-trnK基因的进化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40页 |
·进化聚类分析 | 第40-4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61页 |
·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图 | 第42-43页 |
·测序结果 | 第43页 |
·DNA序列登录号 | 第43页 |
·序列分析 | 第43-50页 |
·序列长度及碱基频率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rp116序列长度及碱基频率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trnH-trnK序列长度及碱基频率分析 | 第46页 |
·序列的差异分析及鉴别 | 第46-50页 |
·rp116序列的差异分析及鉴别 | 第46-49页 |
·trnH-trnK序列序列的差异分析及鉴别 | 第49-50页 |
·系统进化分析 | 第50-61页 |
·基于rp116序列的个体间遗传关系分析 | 第50-56页 |
·基于trnH-trnK序列的个体间遗传关系分析 | 第56-61页 |
3 讨论 | 第61-66页 |
·cpDNA序列分析及意义 | 第61-62页 |
·系统进化树分析与意义 | 第62-63页 |
·中国鱼腥草的亲缘关系和历史演化 | 第63-66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在读期间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