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| ·引言 | 第10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性 | 第10-12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 | 第14-19页 |
| ·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的背景 | 第14-16页 |
| ·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| ·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第2章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水准 | 第21-31页 |
| ·引言 | 第21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| 第21-26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| 第21-25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| 第25-26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三个性能极限状态的宏观描述及其量化 | 第26-30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四个性能水平及三个性能极限状态的确定 | 第26-27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不同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参数和标准 | 第27-28页 |
| ·三个性能极限状态的位移角分布范围 | 第28-29页 |
| ·三个性能极限状态的宏观描述及其相应量化 | 第29-30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性能水准 | 第30页 |
| 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3章 基于位移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 | 第31-47页 |
| ·引言 | 第31页 |
| ·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 | 第31-35页 |
| ·按延性系数设计的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能力谱法 | 第32-34页 |
| ·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| 第35-37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 | 第37-45页 |
| ·单质点体系的等效阻尼 | 第37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| 第37页 |
| ·地震反应的非线性位移反应谱 | 第37-38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38页 |
| ·位移谱的选取问题 | 第38页 |
| ·单质点体系的等效阻尼 | 第38-39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| 第39-41页 |
| ·地震反应的非线性位移反应谱 | 第41-45页 |
| ·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4章 方钢管混凝土柱性能设计实例及损伤评估 | 第47-59页 |
| ·引言 | 第47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性能设计实例 | 第47-52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初始参数 | 第47页 |
| ·设计过程 | 第47-50页 |
| ·与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比较 | 第50-52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损伤评估 | 第52-56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试验数据 | 第52页 |
| ·确定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损伤状态的方法 | 第52-53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的试验加载方式 | 第53页 |
| ·方钢管混凝土柱损伤函数的拟合公式 | 第53-56页 |
| ·损伤指数公式和性能设计的关系 | 第56-58页 |
| ·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