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下谐振腔中波色子的可分辨性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引言 | 第11-12页 |
·BEC 的现实及相关技术 | 第12-16页 |
·最早实现BEC 的实验 | 第12-14页 |
·激光冷却技术 | 第14-15页 |
·磁光阱 | 第15-16页 |
·相变及其相变含义的嬗变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研究意义和论文组成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粒子的可分辨性和熵的广延性 | 第19-26页 |
·熵的广延性 | 第19页 |
·理想气体的熵 | 第19-21页 |
·经典统计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量子统计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点阵上的一维谐振子体系 | 第21-22页 |
·经典一维谐振子体系的熵具有非广延性 | 第22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一维谐振腔中的波色气体的量子统计处理 | 第26-39页 |
·正则系综理论中一维谐振腔中的玻色气体 | 第26-32页 |
·一维谐振腔中的玻色气体没有BEC | 第26-28页 |
·一维谐振腔中的玻色气体的零点熵 | 第28-30页 |
·一维谐振腔中的玻色气体的高温极限 | 第30-32页 |
·微正则系综理论中的一维谐振腔中的玻色气体 | 第32-36页 |
·一种研究熵变的实验方案设计 | 第36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附录 A 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 | 第45-46页 |
附录 B (公式(2.13)的另一种推导方法) | 第46-48页 |
附录 C (P_N(M)的一个证明)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