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其受力特点 | 第11-12页 |
·连续刚构桥稳定性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趋势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桥梁结构稳定性的基本理论 | 第15-35页 |
·桥梁失稳现象的概述 | 第15页 |
·桥梁结构的两类稳定问题概述 | 第15-17页 |
·第一类稳定问题——分支点失稳 | 第15-16页 |
·第二类稳定问题——极值点失稳 | 第16-17页 |
·桥梁结构稳定问题的有限元法 | 第17-32页 |
·桥梁结构第一类稳定问题的有限元法 | 第18-19页 |
·桥梁结构第二类稳定问题的有限元法 | 第19-25页 |
·非线性方程求解的简介 | 第25-32页 |
·收敛准则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连续刚构桥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35-73页 |
·工程背景 | 第35-38页 |
·稳定性分析的目的和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 | 第38-39页 |
·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4页 |
·单元的选取和单元特性的介绍 | 第40-41页 |
·有限元模型建立的过程 | 第41-44页 |
·高墩自体稳定性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高墩自体稳定临界力的计算方法 | 第44-46页 |
·风荷载的计算 | 第46-47页 |
·风荷载作用下自体稳定性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高墩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施工荷载组合 | 第49-51页 |
·高墩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成桥运营阶段稳定性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计算工况 | 第52-53页 |
·全桥稳定性分析结果 | 第53页 |
·桥墩形式对连续刚构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3-71页 |
·模型2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模型3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模型4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模型5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61-64页 |
·模型6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64-67页 |
·不同模型稳定性计算与分析的对比 | 第67-71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71-73页 |
第4章 连续刚构桥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73-97页 |
·稳定判别准则 | 第73页 |
·几何非线性理论的概述 | 第73-74页 |
·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| 第74-77页 |
·无约束混凝土的应力—应变曲线 | 第74-75页 |
·约束混凝土的应力—应变曲线 | 第75-77页 |
·本文采用的混凝土本构关系 | 第77-78页 |
·高墩最大悬臂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最大悬臂施工阶段几何非线性分析 | 第78页 |
·最大悬臂施工阶段几何、材料双重非线性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成桥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成桥几何非线性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成桥几何、材料双重非线性分析 | 第80页 |
·桥墩形式对连续刚构非线性稳定性的影响 | 第80-94页 |
·模型2非线性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80-82页 |
·模型3非线性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82-84页 |
·模型4非线性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84-86页 |
·模型5非线性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86-88页 |
·模型6非线性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| 第88-90页 |
·不同模型非线性稳定性计算与分析的对比 | 第90-94页 |
·弹性稳定性分析与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结果对比 | 第94-96页 |
·高墩最大悬臂施工阶段弹性与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对比 | 第94-95页 |
·成桥弹性与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对比 | 第95-96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96-97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97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