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序论 | 第14-24页 |
·企业收入确认、计量的中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6-19页 |
·国内企业收入确认、计量的历史阶段划分 | 第19-21页 |
·收入确认、计量的经济学分析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收入确认、计量、披露理论的国际比较 | 第24-35页 |
·销售收入确认、计量的理论比较 | 第24-30页 |
·销售收入确认的理论比较 | 第24-28页 |
·销售收入计量的理论比较 | 第28-30页 |
·劳务收入确认、计量的理论比较 | 第30-33页 |
·美国会计准则关于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| 第30页 |
·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| 第30-31页 |
·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| 第31-33页 |
·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、计量的理论比较 | 第33-34页 |
·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、计量的规定 | 第33页 |
·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、计量的规定 | 第33-34页 |
·收入披露准则的国际比较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我国新旧收入准则的对比 | 第35-38页 |
·定义的差别 | 第35页 |
·适用的范围不同 | 第35页 |
·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 | 第35-36页 |
·计量模式 | 第36-37页 |
·商业折扣 | 第37页 |
·新准则增加了“交易的区分”条款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我国新准则下,收入确认、计量、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.. | 第38-45页 |
·上市公司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2页 |
·随意调整入账时间, 提前或滞后确认收入 | 第38-39页 |
·入账金额不真实, 虚构收入 | 第39-40页 |
·销货退回的会计处理不当 | 第40-41页 |
·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, 在商品发出时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| 第41页 |
·新收入准则与国际准则差异带来的困扰 | 第41-42页 |
·上市公司在收入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5页 |
·上市公司在收入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45页 |
第五章 对收入确认、计量、披露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| 第45-49页 |
·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,严格控制收入的确认 | 第45页 |
·针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,尽快制定相适应的准则指南 | 第45-46页 |
·明确公允价值中实际利率的选择条件和依据 | 第46-47页 |
·尽快出台政策,消除上市公司的境内外会计报表差 | 第47页 |
·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增加收入的构成及性质的说明 | 第47页 |
·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国家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| 第47-48页 |
·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法律、法规意识 | 第48页 |
·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