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| ·酚类化合物 | 第10-11页 |
| ·酚酸类化合物 | 第10-11页 |
| ·黄酮类化合物 | 第11页 |
| ·蜂蜜中的酚类化合物 | 第11-14页 |
| ·蜂蜜中酚酸类化合物 | 第12页 |
| ·蜂蜜中黄酮类化合物 | 第12-13页 |
| ·蜂蜜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计算化学简介 | 第14-16页 |
| ·计算化学 | 第14-16页 |
| ·从头计算法 | 第15页 |
| ·半经验方法 | 第15页 |
| ·密度泛函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高斯程序简介 | 第16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7-23页 |
| 第二章 蜂蜜中苯酚和百里酚农药残留的HPLC-ECD分析 | 第23-30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3页 |
| ·溶液的配制 | 第23-24页 |
| ·标准品溶液 | 第23-24页 |
| ·供试品溶液 | 第24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2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4-27页 |
| ·检测条件的优化 | 第24-25页 |
| ·线性关系的考察 | 第25-26页 |
| ·检出限和定量限 | 第26页 |
| ·精密度实验 | 第26页 |
| ·稳定性实验 | 第26页 |
| ·重复性实验 | 第26-27页 |
| ·加样回收率实验 | 第27页 |
| ·样品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| ·结论 | 第2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8-30页 |
| 第三章 柑橘蜜中4种酚类化合物的HPLC-ECD分析 | 第30-40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0-31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30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30-31页 |
| ·溶液的配制 | 第31页 |
| ·标准品溶液 | 第31页 |
| ·供试品溶液 | 第31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3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5页 |
| ·样品的处理方法 | 第31页 |
| ·色谱条件的优化 | 第31-33页 |
| ·工作电压的优化 | 第33-34页 |
| ·线性关系的考察 | 第34页 |
| ·精密度实验 | 第34页 |
| ·稳定性实验 | 第34页 |
| ·重复性实验 | 第34页 |
| ·加样回收率实验 | 第34-35页 |
| ·HPLC-DAD和HPLC-ECD比较 | 第35页 |
| ·样品的测定 | 第35-37页 |
| ·结论 | 第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| 第四章 向日葵蜜中8种酚类化合物的HPLC-ECD分析 | 第40-4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40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40页 |
| ·溶液的配制 | 第40-41页 |
| ·标准品溶液 | 第40页 |
| ·供试品溶液 | 第40-41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4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5页 |
| ·色谱条件的优化 | 第41页 |
| ·工作电压的优化 | 第41-42页 |
| ·线性关系的考察 | 第42页 |
| ·检出限和定量限 | 第42-45页 |
| ·精密度实验 | 第45页 |
| ·稳定性实验 | 第45页 |
| ·重复性实验 | 第45页 |
| ·加样回收率实验 | 第45页 |
| ·样品的测定 | 第45-47页 |
| ·结论 | 第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|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电喷雾质谱过程的解析 | 第49-58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49页 |
| ·质谱条件 | 第49页 |
| 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6页 |
| ·ESI质谱实验结果 | 第50-51页 |
| ·分子离子几何结构的确定 | 第51页 |
| ·质谱裂解过程中碎片稳定性分析及各化学键断裂规律 | 第51-56页 |
| ·芹菜素和白杨素质谱裂解过程中各化学键断裂规律 | 第52-53页 |
| ·高良姜素和山奈酚质谱裂解过程中各化学键断裂规律 | 第53-56页 |
| ·结论 | 第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| 总结 | 第58-59页 |
| 附录:研究生期间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| 第59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