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9页 |
·海洋内波 | 第9页 |
·海洋内波的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海洋中内孤立波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·海洋内孤立波的生成 | 第10-12页 |
·世界海洋中的内孤立波 | 第12-14页 |
·南海内孤立波的特征及其分布 | 第14-18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文昌实验现场观测方案及潮汐、潮流特征分析 | 第19-37页 |
·现场观测方案 | 第19-21页 |
·观测站位正压潮分析 | 第21-25页 |
·调和常数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正压海流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功率谱及旋转谱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内潮特征分析 | 第25-36页 |
·文昌海域内潮振动情况 | 第25-29页 |
·内潮与天文潮比较 | 第29-32页 |
·斜压流调和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斜压流旋转谱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高自由度的内波功率谱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文昌海域内孤立波统计特征 | 第37-53页 |
·基于遥感观测的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季节性变化研究 | 第37-38页 |
·文昌海域内孤立波统计特征 | 第38-45页 |
·内孤立波发生频率 | 第38-39页 |
·内孤立波振幅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| 第39-41页 |
·内孤立波极性特征的逐月变化 | 第41-42页 |
·内孤立波的持续时间 | 第42页 |
·内孤立波的持续时间和振幅的关系 | 第42-45页 |
·讨论和结论 | 第45-53页 |
·温度梯度变化 | 第45-46页 |
·内孤立波与内潮及天文潮的比较 | 第46页 |
·内孤立波发生季节性变化的可能机制 | 第46-53页 |
第四章 南海西北部的第一模态上凸型和第二模态内孤立波 | 第53-66页 |
·上凸型内孤立波 | 第53-61页 |
·南海北部上凸型内孤立波研究现状 | 第53-54页 |
·动力学理论背景 | 第54-55页 |
·同一天内出现的上凸型和下凹型内孤立波 | 第55-57页 |
·不同天出现的上凸型和下凹型内孤立波 | 第57-61页 |
·第二模态内孤立波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6页 |
第五章 4 月底的强流现象 | 第66-7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6页 |
·观测站温盐密分析 | 第66-69页 |
·实测平均流速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4 月下旬流速及温跃层分布 | 第71-72页 |
·强海流机理分析 | 第72-73页 |
·讨论及结论 | 第73-78页 |
第六章 文昌海域内孤立波的机理和源区 | 第78-9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8-79页 |
·内孤立波特征 | 第79-81页 |
·下凹型内孤立波 | 第80页 |
·上凸型内孤立波 | 第80-81页 |
·内孤立波机理分析 | 第81-82页 |
·内孤立波源区 | 第82-84页 |
·南海潮汐 | 第82-83页 |
·内孤立波及内潮特征 | 第83页 |
·内潮与潮流的关系 | 第83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97页 |
第七章 台风达维期间现场观测分析 | 第97-105页 |
·台风达维期间的温度、梯度及内波流场 | 第97-102页 |
·台风达维期间的流速剖面 | 第102页 |
·台风达维期间的内波谱分布 | 第102页 |
·小结 | 第102-105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5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3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113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