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大白口蘑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·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12页 |
·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大白口蘑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大白口蘑的栽培进程 | 第13页 |
·大白口蘑的营养价值 | 第13-14页 |
·大白口蘑的药效成分 | 第14页 |
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大白口蘑的生物学习性 | 第16-2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方法 | 第16页 |
·种类鉴定 | 第16页 |
·分离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供试培养基 | 第1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7-20页 |
·物候 | 第17页 |
·生境特征及分布现状 | 第17页 |
·子实体形态特征 | 第17-19页 |
·菌丝的形态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讨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大白口蘑菌丝的培养优化 | 第22-2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供试菌株 | 第22页 |
·碳源选择实验 | 第22页 |
·氮源选择实验 | 第22-23页 |
·生长调节因子选择实验 | 第23页 |
·微量元素影响实验 | 第23页 |
·温度选择实验 | 第23页 |
·pH值选择实验 | 第23页 |
·含水量选择实验 | 第23-2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7页 |
·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生长调节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不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不同含水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讨论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大白口蘑子实体人工栽培技术 | 第28-40页 |
·生活环境条件 | 第28-29页 |
·营养 | 第28页 |
·温度 | 第28页 |
·湿度 | 第28-29页 |
·光照 | 第29页 |
·空气 | 第29页 |
·pH值 | 第29页 |
·栽培技术 | 第29-31页 |
·场地选择 | 第29页 |
·栽培季节 | 第29-30页 |
·栽培料配方 | 第30页 |
·菌包制作 | 第30页 |
·菌包培养 | 第30页 |
·覆土 | 第30页 |
·出菇管理 | 第30-31页 |
·采收管理 | 第31页 |
·讨论 | 第31-40页 |
第五章 大白口蘑子实体营养成分研究 | 第40-5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5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40页 |
·灰分含量测定 | 第40-41页 |
·粗纤维含量测定 | 第41页 |
·脂肪含量测定 | 第41-42页 |
·多糖含量测定 | 第42-43页 |
·粗蛋白含量测定 | 第43-44页 |
·氨基酸含量测定 | 第44-45页 |
·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8页 |
·主要营养成分 | 第45-46页 |
·氨基酸组成与含量 | 第46-47页 |
·微量元素含量 | 第47-48页 |
·讨论 | 第48-50页 |
第六章 全文结论 | 第50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8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