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英文缩略表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8-32页 |
| 1 感染性休克中医药研究概况 | 第8-23页 |
| ·传统中医学的认识 | 第8-9页 |
| ·现代中医对厥脱证病机的认识 | 第9-10页 |
| ·辨证分型 | 第10-12页 |
| ·中医药对厥脱证的防治作用 | 第12-17页 |
| ·中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| 第17-23页 |
| ·小结 | 第23页 |
| 2 感染性休克的现代研究概况及进展 | 第23-32页 |
| ·人类感染的自然过程 | 第24页 |
| ·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的进展 | 第24-28页 |
| ·感染性休克治疗进展 | 第28-30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30-32页 |
| 第二部分 回阳固脱法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 | 第32-46页 |
| 1 研究目的 | 第32页 |
| 2 研究对象 | 第32页 |
| 3 诊断标准 | 第32-33页 |
| 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32-33页 |
| ·中医厥脱阳气暴脱证辨证标准 | 第33页 |
| 4 纳入标准 | 第33页 |
| 5 排除标准 | 第33-34页 |
| 6 剔除、脱落、终止标准 | 第34页 |
| ·剔除标准 | 第34页 |
| ·脱落标准 | 第34页 |
| ·终止标准 | 第34页 |
| 7 治疗方案 | 第34-36页 |
| ·西医综合治疗组(B组) | 第35-36页 |
| ·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(A组) | 第36页 |
| 8 观察指标 | 第36-37页 |
| ·安全性指标观察 | 第36页 |
| ·疗效性指标观察 | 第36-37页 |
| ·不良反应性指标观察 | 第37页 |
| 9 疗效评定方法 | 第37页 |
| ·治疗前及治疗后APPACHEⅡ评分情况比较 | 第37页 |
| ·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MAP、CVP、CO、CI、SVR、乳酸值的比较 | 第37页 |
| 10 统计学方法 | 第37页 |
| 11 研究结果 | 第37-46页 |
| ·病人基础资料 | 第37-38页 |
| ·基线齐性比较 | 第38页 |
| ·临床疗效比较 | 第38-43页 |
| ·不良反应观察 | 第43页 |
| ·讨论 | 第43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附件一 APACHEⅡ急性生理学评分标准 | 第54-55页 |
|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