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背景与课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成果与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IP组播技术综述 | 第14-24页 |
·IP组播技术基础 | 第14-15页 |
·IPv4组播地址 | 第14-15页 |
·IPv6组播地址 | 第15页 |
·组播转发结构 | 第15页 |
·IP组播路由协议 | 第15-18页 |
·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 | 第16-17页 |
·组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MOSPF | 第17页 |
·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密集模式协议(PIM-DM) | 第17页 |
·基于核心树的组播协议(CBT) | 第17-18页 |
·独立组播稀疏模式协议(PIM-SM) | 第18页 |
·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| 第18页 |
·组播服务模型 | 第18-21页 |
·ASM协议簇 | 第19-20页 |
·ASM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20页 |
·SSM模型的优越性 | 第20-21页 |
·IP组播技术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·点对多点应用One-to-Many | 第21页 |
·多点对多点应用Many-to-Many | 第21-22页 |
·多点对点应用Many-to-One | 第22页 |
·组播的优势和问题 | 第22-23页 |
·组播的技术优势 | 第22-23页 |
·组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| 第24-33页 |
·IGMP组管理协议的演进 | 第24-25页 |
·IP组播服务请求接口 | 第25-26页 |
·IGMPv3消息格式 | 第26-28页 |
·查询组成员消息 | 第26-27页 |
·报告组成员消息 | 第27-28页 |
·协议操作过程 | 第28-30页 |
·组成员的协议操作 | 第28-30页 |
·IGMPv3与组播路由协议的交互 | 第30-31页 |
·组播转发状态 | 第30-31页 |
·DVMRP交互 | 第31页 |
·PIM-DM交互 | 第31页 |
·PIM-SM交互 | 第31页 |
·PIM-SSM交互 | 第31页 |
·IGMP Poxying——基于IGMP的组播转发 | 第31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ns2组播仿真 | 第33-39页 |
·ns2简介 | 第33页 |
·ns2组播机制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组播的关键模块 | 第33-34页 |
·其它模块的组播扩展 | 第34-37页 |
·ns2组播仿真环境 | 第37-38页 |
·集中模式Centralized Multicast | 第37-38页 |
·密集模式DM | 第38页 |
·稀疏模式ST和BST | 第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IGMPv3基于ns2平台的实现 | 第39-54页 |
·IGMP-extension实现方案 | 第40-42页 |
·IGMPv3消息结构的实现 | 第41页 |
·IGMPv3路由器功能的实现 | 第41-42页 |
·IGMPv3主机功能的实现 | 第42页 |
·IGMP-extension接口语法 | 第42-45页 |
·IGMP-extension功能测试 | 第45-48页 |
·基本功能测试 | 第45-47页 |
·多个组播组的复杂测试 | 第47-48页 |
·IGMP-extension在仿真脚本中的应用 | 第48-53页 |
·构建组播网络拓扑 | 第48-49页 |
·配置组播路由协议 | 第49页 |
·启动组播应用 | 第49页 |
·配置IGMPRouter和IGMPHost | 第49页 |
·其它辅助性的设置 | 第49-50页 |
·组播组管理仿真 | 第50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面向QoS的多播组管理机制 | 第54-70页 |
·问题 | 第54页 |
·解决方案 | 第54-57页 |
·实体功能 | 第54-56页 |
·面向QoS的组管理流程 | 第56页 |
·对IGMPv3协议的改动 | 第56-57页 |
·仿真实现 | 第57-60页 |
·Link Monitor模块 | 第57-58页 |
·RP多播流监测MFlowMon模块 | 第58-60页 |
·面向QoS的接纳策略 | 第60页 |
·对比实验:Standard IGMP VS QoS-oriented IGMP | 第60-69页 |
·仿真实验说明 | 第60-61页 |
·实验现象 | 第61-69页 |
·实验总结 | 第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