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江源区草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及动态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Summary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·植被覆盖度的定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植被覆盖度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植被覆盖度监测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·使用植被覆盖度监测的优势 | 第12-13页 |
·小结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植被覆盖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| 第14-30页 |
·植被覆盖度监测方法研究 | 第14-24页 |
·地面 | 第16-18页 |
·遥感测量 | 第18-24页 |
·用于植被覆盖度监测的主要植被指数研究进展 | 第24-28页 |
·光谱信息 | 第24-25页 |
·植被指数 | 第25-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域及方法 | 第30-39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30-33页 |
·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 | 第31-33页 |
·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及草地畜牧业现状 | 第33页 |
·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33-35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33-3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4-35页 |
·数据源及数据处理 | 第35-38页 |
·数据源 | 第35-36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6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 | 第39-54页 |
·像元二分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遥感信息的选取 | 第40-41页 |
·利用NDVI 估算植被覆盖度 | 第41-42页 |
·NDVIsoil 与NDVIveg 的取值 | 第42-45页 |
·模型的改进 | 第45-52页 |
·集合概念的引入 | 第45-46页 |
·NDVIsoil 与NDVIveg 计算公式 | 第46页 |
·a1 与a2 的取法 | 第46-47页 |
·四个参数的确定 | 第47-48页 |
·估算植被覆盖度的过程 | 第48-50页 |
·本文所用的方法 | 第50-52页 |
·精度验证 | 第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三江源区草地覆盖动态变化的监测 | 第54-72页 |
·三江源分区的建立 | 第54页 |
·三江源区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和评价指标的体系建立 | 第54-55页 |
·草地覆盖度的分级 | 第54-55页 |
·草地覆盖度指数的计算 | 第55页 |
·草地覆盖度指数的分级 | 第55页 |
·草地动态变化分析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6-68页 |
·三江源各区草地植被覆盖空间分布情况 | 第56-63页 |
·三江源各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指数统计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三江源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| 第65-68页 |
·三江源草地覆盖变化原因分析 | 第68-72页 |
·自然因素对三江源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·人类活动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·总体分析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72-77页 |
·结论 | 第72-74页 |
·讨论 | 第74-75页 |
·创新点 | 第74-75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75页 |
·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导师简介 | 第83-8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84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