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稻病虫害论文--病害论文--侵(传)染性病害论文

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部分 文献综述第11-29页
 第一章 水稻黄单胞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第11-19页
  1 水稻黄单胞菌概述第11-12页
  2 植物病原细菌致病相关基因第12-13页
  3 黄单胞菌的主要致病生化因子第13-16页
   ·多糖第13页
   ·毒素第13-14页
   ·胞外酶第14页
   ·依赖于hrp基因的效应分子第14-15页
   ·依赖于dsp基因的效应分子第15页
   ·生长激素第15-16页
  4 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基因组结构第16页
  5 基因的水平转移与病原菌的进化第16-17页
  6 病原菌致病生化因子的调控第17-19页
   ·群体感应调节系统第17-18页
   ·双组分调控系统第18-19页
 第二章 可扩散性信号分子DSF的研究进展第19-27页
  1 DSF调节单元及依赖DSF的生物学功能第19-20页
  2 RpfC和RpfG组成一个双组分系统来感应和转换DSF信号第20页
  3 DSF信号传导受到第二信使cyclic-di-GMP的调节第20-21页
  4 全局性转录调节因子Clp与DSF信号传导有关第21页
  5 Clp通过多级调控网络调节DSF的信号传导第21-22页
  6 DSF类型QS系统在其它细菌种类中的保守性第22-27页
 第三章 结论和展望第27-29页
第二部分 研究内容第29-79页
 第一章 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第29-55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30-43页
   ·试验所涉及的菌株、质粒和引物第30页
   ·培养基及抗生素第30-32页
   ·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2-33页
   ·质粒的提取第33-34页
   ·DNA凝胶电泳及DNA片段浓度、大小测算第34页
   ·DNA酶切、连接和PCR扩增产物回收第34-35页
   ·质粒的转化第35-36页
   ·PCR反应第36-37页
   ·整合突变体的构建第37-38页
   ·互补菌株的构建第38-40页
   ·胞外纤维素酶的检测第40页
   ·铁载体(siderophore)的检测第40页
   ·生物膜的检测第40页
   ·胞外多糖(EPS)的检测第40-41页
   ·游动性和趋化应答试验第41页
   ·细胞形态和鞭毛观察第41页
   ·烟草过敏反应和致病性的测定第41页
   ·总RNA的提取及RT-PCR扩增第41-43页
   ·序列分析第43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43-53页
   ·clp基因的克隆第43-44页
   ·clp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clp基因突变株的构建第45页
   ·clp互补菌株的构建第45-47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不影响Rs105正常生长第47页
   ·clp基因突变后不影响胞外纤维素酶的产生第47-48页
   ·clp基因突变后未能影响细菌铁载体(siderophore)的产生第48页
   ·clp基因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第48-49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未能改变细胞形态第49页
   ·clp基因突变后影响胞外多糖(EPS)的产生第49-50页
   ·clp基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游动性和鞭毛活力很重要第50-51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体丧失趋化性第51页
   ·clp基因突变影响条斑病菌的致病性,但不影响过敏性反应第51-52页
   ·RT-PCR检测结果第52-53页
  3 讨论与结论第53-55页
   ·clp基因可能与胞外多糖产生相关第53页
   ·clp基因可能与细菌性条斑病菌鞭毛活力,游动性和趋化性相关第53-54页
   ·clp基因与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相关,但不影响过敏性反应第54-55页
 第二章 水稻白叶枯病菌clp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第55-71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·试验所涉及的菌株、质粒和引物第56-57页
   ·培养基及抗生素第57页
   ·细菌基因组DNA、质粒的提取第57页
   ·质粒的转化第57页
   ·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57页
   ·互补菌株的构建第57页
   ·胞外纤维素酶的检测第57页
   ·铁载体(siderophore)的检测第57页
   ·生物膜的检测第57页
   ·胞外多糖(EPS)的检测第57-58页
   ·游动性和趋化应答试验第58页
   ·细胞形态和鞭毛观察第58页
   ·HR和致病性的测定第58页
   ·总RNA的提取及RT-PCR扩增第58页
   ·序列分析第58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58-68页
   ·clp基因的克隆第58-59页
   ·clp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·clp突变株的构建第60-62页
   ·互补菌株的构建第62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不影响白叶枯菌正常生长第62-63页
   ·clp基因突变后没有影响胞外维素酶的产生第63-64页
   ·clp基因缺失突变后影响细菌铁载体(siderophore)的产生第64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对白叶枯病菌的生物膜形成有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·clp基因突变后影响胞外多糖(EPS)的产生第65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未能改变细胞形态第65-66页
   ·clp基因对鞭毛活性起重要作用第66-67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体丧失趋化性第67页
   ·clp基因的突变影响PXO99致病性,但不影响烟草过敏性反应第67页
   ·RT-PCR检测结果第67-68页
  3 讨论与结论第68-71页
   ·clp基因可能与胞外多糖产生相关第68-69页
   ·clp基因可能影响鞭毛的活力进而影响游动性和趋化性第69页
   ·clp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相关,对过敏性反应没有影响第69-71页
 第三章 水稻白叶枯菌clp基因缺失与插入突变比较第71-79页
  1 材料和方法第71-73页
   ·菌株、质粒和引物第71-72页
   ·培养基及抗生素第72页
   ·细菌基因组DNA、质粒的提取第72页
   ·酶切、连接第72页
   ·质粒的转化第72页
   ·两亲交配第72页
   ·整合突变体的构建第72-73页
   ·互补菌株的构建第73页
   ·突变体在MMX中的生长情况测定第73页
   ·烟草过敏反应和致病性的测定第73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73-77页
   ·clp基因插入突变株的构建第73-74页
   ·PCR验证第74-75页
   ·两种突变株没有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第75页
   ·两种突变株都减弱细菌致病性第75-76页
   ·两种突变株与胞外纤维素酶的关系第76页
   ·两种突变株其他功能的检测第76-77页
  3 讨论与结论第77页
  下一步工作设想第77-79页
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9页
附录第89-101页
致谢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Ac重组蛋白及土曲霉PNR2发酵产物的杀虫活性研究
下一篇:超声波气泡清洗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效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