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·芸薹属作物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·芸薹属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| 第10-11页 |
·芸薹属受精前雌雄不亲和性障碍 | 第10-11页 |
·芸薹属受精过程中及受精后的不亲和性障碍 | 第11页 |
·克服芸薹属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克服芸薹属远缘杂交受精前雌雄不亲和性的主要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克服芸薹属远缘杂交受精过程中及受精后不亲和性的主要方法 | 第12页 |
·克服芸薹属远缘杂种不育的主要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芸薹属异源三倍体的合成研究进展 | 第13页 |
·芸薹属作物的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| 第13-20页 |
·小孢子培养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| 第14-16页 |
·小孢子培养在诱变育种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·双单倍体育种 | 第15页 |
·小孢子培养在转基因育种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6-20页 |
·供体基因型 | 第16页 |
·小孢子发育时期 | 第16-17页 |
·供体植株生长条件 | 第17页 |
·低温预处理 | 第17-18页 |
·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种间杂交及其杂种衍生后代的遗传分析 | 第20-35页 |
·引言 | 第2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4页 |
·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| 第20页 |
·芥菜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 | 第20-22页 |
·芥菜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种自交后代(S_4)的SSR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品质分析 | 第2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2页 |
·种间杂交亲和性的调查 | 第24-25页 |
·真假杂种的识别 | 第25-26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SSR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SSR标记多态性 | 第26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聚类分析结果 | 第26-27页 |
·杂种后代S_4与芸薹属其他作物遗传相似系数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品质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硫甙含量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含油量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杂种后代S_4的芥酸含量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讨论 | 第32-35页 |
·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杂种的合成 | 第32页 |
·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杂种自交后代S_4的SSR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芥菜型油菜与羽衣甘蓝杂种自交后代S_4的品质分析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芥菜型油菜及其与羽衣甘蓝杂种后代的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 | 第35-47页 |
·引言 | 第35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7页 |
·材料选择与管理 | 第35页 |
·小孢子的提取与培养 | 第35-36页 |
·各因素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试验 | 第36页 |
·单倍体植株的继代培养 | 第36-37页 |
·小孢子植株的染色体加倍与移栽 | 第37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3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5页 |
·小孢子在离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形态学观察 | 第37-39页 |
·基因型对芥菜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低温预处理对芥菜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高温热击处理对芥菜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激素对芥菜型油菜小孢子胚产量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ZH205的小孢子培养 | 第41页 |
·单倍体植株的继代培养 | 第41-42页 |
·单倍体植株的移栽成活率 | 第42-43页 |
·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 | 第43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