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4页 |
1.2 MC-WPT系统关键科学问题分析 | 第14-17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分析 | 第17-21页 |
1.3.1 系统建模分析方面 | 第17-18页 |
1.3.2 共振机理分析方面 | 第18-19页 |
1.3.3 共振模态设计方面 | 第19-21页 |
1.4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| 第21页 |
1.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1.6 论文的组织架构 | 第23-25页 |
1.7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2 基于模态分析的任意多线圈架构MC-WPT系统机理建模 | 第27-47页 |
2.1 引言 | 第27页 |
2.2 任意线圈架构MC-WPT系统等效电路图 | 第27-29页 |
2.3 弱阻尼MC-WPT系统建模及响应分析 | 第29-32页 |
2.3.1 弱阻尼MC-WPT系统数学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3.2 弱阻尼MC-WPT系统响应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4 一般性MC-WPT系统建模及响应分析 | 第32-36页 |
2.4.1 一般性MC-WPT系统数学模型 | 第32-33页 |
2.4.2 一般性MC-WPT系统响应分析 | 第33-36页 |
2.5 仿真及实验验证 | 第36-45页 |
2.5.1 弱阻尼MC-WPT系统数学模型验证 | 第36-39页 |
2.5.2 一般性MC-WPT系统数学模型验证 | 第39-4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3 基于模态参数轨迹的MC-WPT系统共振机理分析 | 第47-71页 |
3.1 引言 | 第47页 |
3.2 MC-WPT系统共振及相关参数定义 | 第47-48页 |
3.3 弱阻尼MC-WPT系统共振分析 | 第48-51页 |
3.3.1 共振响应分析 | 第48-50页 |
3.3.2 共振频率及其能效解析表达式 | 第50-51页 |
3.4 一般性MC-WPT系统共振分析 | 第51-54页 |
3.4.1 共振响应分析 | 第51-53页 |
3.4.2 共振频率及其能效表达式 | 第53-54页 |
3.5 MC-WPT系统共振机理解释 | 第54-57页 |
3.5.1 弱阻尼系统与一般性系统共振频率的统一 | 第54-55页 |
3.5.2 电路固有频率 | 第55页 |
3.5.3 系统固有频率 | 第55-56页 |
3.5.4 电路固有频率、系统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之间的关系 | 第56-57页 |
3.6 仿真及实验验证 | 第57-69页 |
3.6.1 仿真验证 | 第57-66页 |
3.6.2 实验验证 | 第66-69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4 基于频谱指标的MC-WPT系统模态参数配置 | 第71-85页 |
4.1 引言 | 第71页 |
4.2 MC-WPT系统频谱参数定义 | 第71-72页 |
4.3 MC-WPT系统频谱特性分析 | 第72-77页 |
4.3.1 互感特性分析 | 第72-75页 |
4.3.2 电阻特性分析 | 第75-77页 |
4.4 MC-WPT系统模态参数配置原理 | 第77-84页 |
4.4.1 频谱参数与模态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| 第77-83页 |
4.4.2 基于频谱指标的模态参数配置方法 | 第83-8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5 基于模态参数配置的MC-WPT系统共振模态设计方法 | 第85-111页 |
5.1 引言 | 第85页 |
5.2 MC-WPT系统共振模态设计原理 | 第85-89页 |
5.2.1 电参量空间与模态参数之间的映射函数构建 | 第85-87页 |
5.2.2 MC-WPT系统共振模态设计方法 | 第87-89页 |
5.3 非线性规划模型建立及求解 | 第89-97页 |
5.3.1 规划目标 | 第90页 |
5.3.2 决策变量 | 第90-91页 |
5.3.3 约束条件 | 第91页 |
5.3.4 非线性规划模型 | 第91-92页 |
5.3.5 基于遗传算法和非线性规划函数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| 第92-97页 |
5.4 MC-WPT系统共振模态设计及仿真实验验证 | 第97-109页 |
5.4.1 两线圈架构系统共振模态设计及验证 | 第97-101页 |
5.4.2 三线圈架构系统共振模态设计及验证 | 第101-10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11-115页 |
6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111-112页 |
6.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12-113页 |
6.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113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25页 |
附录 | 第125-127页 |
A.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25页 |
B.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或授权的专利目录 | 第125-126页 |
C.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| 第126页 |
D.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26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