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民族学论文

藏族护身符研究

摘要第1-4页
藏语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1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7-27页
 一、选题目的及缘由第17-21页
  (一) 选题目的第17-18页
  (二) 选题缘由第18-21页
 二、护身符研究评述第21-22页
  (一) 国内研究第21页
  (二) 国外研究第21-22页
  (三) 本论文的预期第22页
 三、研究过程和方法第22-27页
  (一) 研究过程第22-24页
  (二) 方法的择取第24-27页
第二章 藏族护身符与藏文化第27-29页
 第一节 藏族"松阔"与护身符的概念理清第27页
 第二节 护身符与藏族的思维方式第27-28页
 第三节 护身符与北方游牧文化圈第28-29页
第三章 藏族护身符的思想基础及历史渊源第29-39页
 第一节 护身符的思想基础第29-33页
  一、万物有灵第29-30页
  二、原理与表征第30-32页
  三、护身符产生的思想原理第32-33页
 第二节 护身符的历史渊源第33-39页
  一、原始宗教时期第33-34页
  二、苯教时期第34-36页
  三、佛教时期第36-39页
第四章 藏族护身符的种类第39-92页
 第一节 骨器类第39-40页
  一、善的象征第39-40页
  二、恶的象征第40页
 第二节 宝石类第40-54页
  一、藏族石文化中的护身符第40-41页
  二、瑟第41-50页
  三、绿松石第50-54页
 第三节 金属类第54-70页
  一、铜镜第54-56页
  二、托架第56-70页
 第四节 涂面文身第70-73页
  一、红色的涂面第72页
  二、黑色涂面第72-73页
  三、藏族涂面的色彩审美价值第73页
 第五节 符号化的护身符第73-78页
  一、线(绳)—人和神的媒介第76-77页
  二、结—智慧和法力的凝聚第77页
  三、霞都的分类第77页
  四、霞都的功能第77-78页
 第七节 松阔第78-92页
  一、松阔的种类第78-85页
  二、松阔的功能第85-87页
  三、松阔的制作——仪式与程式第87-92页
第五章 藏族护身符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功能第92-97页
 第一节 藏族护身符的文化特征第92-93页
  一、宗教性第92页
  二、圣洁性第92页
  三、认定性第92-93页
 第二节 藏族护身符的文化功能第93-97页
  一、社会功能第93-95页
  二、宗教功能第95-97页
第六章 藏族护身符的文化内涵第97-101页
 第一节 藏族护身符中的苯教思想第97-98页
  一、二元对立思想第97-98页
  二、天、地、人三界观第98页
 第二节 护身符中的佛教思想第98-101页
  一、"圆"、"轮回"与"空"境理念第98-99页
  二、业力与解脱第99-100页
  三、众生平等第100-101页
第七章 结语第101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06页
附录第106-111页
后记第111-113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3-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--以鄂伦春民族为例
下一篇:成吉思汗八白宫历史变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