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1 前言 | 第10-21页 |
| ·血液透析原理 | 第10-12页 |
| ·影响透析效果的因素 | 第12-14页 |
| ·透析器类型 | 第12页 |
| ·透析时间 | 第12页 |
| ·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量 | 第12-13页 |
| ·跨膜压力 | 第13页 |
| ·溶质分子量 | 第13-14页 |
| ·肾性骨病的概述、原因和研究相关因子的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·肾性骨病的治疗及目标值 | 第16-19页 |
| ·高磷血症的药物治疗 | 第17-18页 |
| ·充分透析对降低血磷的作用 | 第18页 |
| ·活性维生素D及其新型制剂 | 第18页 |
| ·钙敏感受体激动剂 | 第18-19页 |
| ·甲状旁腺切除术 | 第19页 |
| ·血液净化治疗改善钙磷代谢紊乱 | 第19-20页 |
| ·肾移植 | 第20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 | 第20-21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| ·纳入与排除标准 | 第21-22页 |
| ·纳入标准 | 第21-22页 |
| ·排除标准 | 第22页 |
| ·退出实验 | 第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5页 |
| ·研究仪器 | 第22-23页 |
| ·透析方案 | 第23页 |
| ·透析治疗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观察指标 | 第24-25页 |
| 3 结果 | 第25-40页 |
| ·血液透析HD监测指标 | 第25-26页 |
| ·钙、磷、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均值观察 | 第25页 |
| ·钙、磷、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HD 3个月后观测 | 第25页 |
| ·钙、磷、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相关性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血液透析HD+血液滤过HF(每周一次)监测指标 | 第26-27页 |
| ·钙、磷、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3个月后相关性分析 | 第27页 |
| ·血液透析HD+血液透析滤过HDF(每周一次)监测指标 | 第27-29页 |
| ·钙、磷、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3个月后相关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监测指标 | 第29-30页 |
| ·钙、磷、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3个月后相关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分析不同透析方式对肾性骨病相关因子的影响 | 第30-39页 |
| ·钙、血清蛋白、血红蛋白在4种透析方式中相关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磷在4种透析方式中相关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β_2-MG微球蛋白和PTH在4种透析方式中相关性分析 | 第35-39页 |
| ·不同透析方式不良反应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| 4 讨论 | 第40-44页 |
| ·不同透析方式与预防继发性甲旁亢 | 第40-41页 |
| ·不同透析方式对肾性骨病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局限性 | 第42-43页 |
| ·透析方式的长效性 | 第42-43页 |
| ·纳入的病例数量偏少 | 第43页 |
| ·分析肾性骨病相关因子偏少 | 第43页 |
| ·创新性 | 第43-44页 |
| 5 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| 索引 | 第48-50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50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3页 |
| 临床培训技能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