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0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依据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对象、方法与思路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2-14页 |
| ·文献回顾与理论评述 | 第14-19页 |
| ·休闲、体育休闲产业及体育产业基地的阐释 | 第14-16页 |
| ·文献回顾 | 第16-18页 |
| ·理论评述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理论——产业集群化理论 | 第19-22页 |
| ·产业集群化的概述 | 第19-20页 |
| ·浙江省产业集群化的形式 | 第20页 |
| ·浙江省体育产业集群化形式 | 第20-22页 |
| 2 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状况分析 | 第22-30页 |
| ·深圳市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| 第22-23页 |
| ·深圳市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概述 | 第22页 |
| ·深圳市建设目标与方向 | 第22-23页 |
| ·成都市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| 第23-25页 |
| ·成都市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概述 | 第23-24页 |
| ·成都市建设目标与方向 | 第24-25页 |
| ·晋江市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| 第25-27页 |
| ·晋江市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概述 | 第25-26页 |
| ·晋江市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| 第26-27页 |
| ·龙潭湖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| 第27-28页 |
| ·龙潭湖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概述 | 第27页 |
| ·龙潭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| 第27-28页 |
| ·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经验与启示 | 第28-30页 |
| ·制定了较高起点的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| 第28-29页 |
| ·鲜明的产业特色和明确的发展方向 | 第29页 |
| ·大量资金投入和土地保障 | 第29页 |
| ·建立较完善的支撑体系 | 第29页 |
| ·制定了较为优惠的政策措施 | 第29-30页 |
| 3 国家级体育休闲产业基地的申请要素 | 第30-36页 |
| ·自然资源要素 | 第30-32页 |
| ·制度要素 | 第32-33页 |
| ·人文要素 | 第33页 |
| ·特色要素 | 第33-36页 |
| 4 浙江省富阳申请国家级体育休闲产业基地的 SWOT 分析 | 第36-42页 |
| ·内部优势分析(Strength) | 第36-39页 |
| ·优良的自然资源优势 | 第36页 |
| ·社会环境基础 | 第36-37页 |
| ·旅游资源优势 | 第37-39页 |
| ·内部劣势分析(Weakness) | 第39页 |
| ·季节性限制 | 第39页 |
| ·资源整合跨度大、融资困难 | 第39页 |
| ·物价成本高、土地资源少 | 第39页 |
| ·外部机会分析(Opportunity) | 第39-40页 |
| ·后奥运运动休闲的商机 | 第39页 |
| ·长三角圈的形成与互动性 | 第39-40页 |
| ·外部威胁分析(Threats) | 第40-42页 |
| ·四大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压力 | 第40页 |
| ·海南、山东等条件省市的竞争与挑战 | 第40-42页 |
| 5 浙江省运动休闲产业基地申请的优化方略 | 第42-45页 |
| ·更新消费观念,刺激运动休闲消费需求 | 第42页 |
| ·纳入政府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,规划运动休闲的长远发展 | 第42页 |
| ·完善运动休闲的合作机制,以品牌建设对应区域竞争 | 第42-43页 |
| ·培育新的运动休闲热点,吸引休闲消费群体 | 第43页 |
| ·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,努力提升运动休闲的整体竞争力 | 第43-44页 |
| ·制定扶持政策,吸引社会力量的投入 | 第44-45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研究成果 | 第48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