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散文、杂著论文

民间叙事中的对联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8页
绪论第8-12页
第一章 民间叙事的理论阐释第12-21页
 第一节 叙事概念的基本界定第12-13页
  一、日常叙事与艺术叙事第12页
  二、语言叙事与行为叙事第12-13页
  三、民间叙事与文人叙事第13页
 第二节 民间叙事的理论阐释第13-19页
  一、民间叙事的范围第14页
   (一) 民间艺术叙事第14页
   (二) 民间行为叙事第14页
  二、民间叙事的视角第14-15页
   (一) 叙事视角的民间性第15页
   (二) 叙事视角的平民化第15页
  三、民间叙事的主体第15-16页
   (一) 叙事主体的集体性第15-16页
   (二) 叙事视域的草根性第16页
  四、民间叙事的叙事特征第16-19页
   (一) 叙事内容的奇与巧第16-17页
   (二) 叙事组织的程式化第17-18页
   (三) 叙事风格的通俗化第18-19页
 本章小结第19-21页
第二章 对联故事中的对联第21-38页
 第一节 对联故事的常见类型第21-28页
  一、讽刺批判类第21-25页
   (一) 讽贪刺虐针砭时弊第21-22页
   (二) 嘲讽吝啬戏谑痴愚第22-23页
   (三) 挪揄酸腐鞭挞狂妄第23-25页
  二、歌颂赞美类第25-27页
   (一) 赞美文人雅士的机敏才学第25页
   (二) 赞赏颖慧神童的聪明志气第25-26页
   (三) 歌颂下层民众的朴实智慧第26-27页
  三、因联结缘类第27-28页
 第二节 对联故事中对联的艺术特性第28-31页
  一、核心性第28-29页
  二、智慧性第29-30页
  三、趣味性第30-31页
 第三节 对联故事中对联的叙事功能第31-37页
  一、创设情境,渲染气氛第31-32页
  二、结构故事,推进情节第32-34页
  三、塑造人物,揭示主题第34-37页
 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 民俗事象中的对联第38-57页
 第一节 民俗事象中对联的民俗特征第38-47页
  一、春联第38-40页
   (一) 春联简介第39页
   (二) 春联的民俗特征第39-40页
  二、婚联第40-41页
   (一) 婚联简介第40页
   (二) 婚联的民俗特征第40-41页
  三、寿联第41-43页
   (一) 寿联简介第41-42页
   (二) 寿联的民俗特征第42-43页
  四、挽联第43-44页
   (一) 挽联简介第43页
   (二) 挽联的民俗特征第43-44页
  五、题赠联第44-45页
   (一) 题赠联简介第44-45页
   (二) 题赠联的民俗特征第45页
  六、游戏联第45-47页
   (一) 谜联第45-46页
   (二) 巧对第46-47页
   (三) 游戏联的民俗特征第47页
 第二节 民俗事象中对联的文化价值第47-56页
  一、民俗事象中对联的民俗价值第48-49页
   (一) 显示民俗特点第48页
   (二) 体现民俗心理第48-49页
   (三) 传承民俗文化第49页
  二、民俗事象中对联的历史价值第49-54页
   (一) 彰显时代特征第49-51页
   (二) 折射社会变迁第51-53页
   (三) 揭示历史发展第53-54页
  三、民俗事象中对联的审美价值第54-56页
   (一) 引发审美愉悦第54-55页
   (二) 反映审美理想第55-56页
   (三) 涵养审美能力第56页
 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结语第57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后记第64-6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二陆”比较研究
下一篇:论白璧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