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螺栓超欠漏拧的钢结构端板连接节点滞回性能分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来源 | 第11-15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-14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14-15页 |
·钢结构的性能特点 | 第15-16页 |
·钢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分类 | 第16-17页 |
·梁柱连接按刚度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·半刚性节点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20-23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本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钢结构梁柱半刚性节点的基本理论 | 第23-31页 |
·半刚性连接的模拟方法 | 第23-27页 |
·线性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多项式模型 | 第24页 |
·B样条模型 | 第24页 |
·幂函数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指数函数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标准化的M-θ曲线 | 第26-27页 |
·常用的半刚性连接方式和M-θ曲线 | 第27-30页 |
·半刚性连接方式 | 第27-29页 |
·连接的M-θ关系曲线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外伸端板连接节点单向加载有限元分析 | 第31-54页 |
·外伸端板连接相关理论介绍 | 第31-33页 |
·外伸端板连接的M-θ模型 | 第31页 |
·截面的全塑性极限弯矩 | 第31-32页 |
·初始刚度 | 第32-33页 |
·应变强化强度 | 第33页 |
·端板连接的半刚性节点计算模型设计 | 第33-37页 |
·节点的构造要求 | 第35页 |
·高强螺栓的受力计算 | 第35-36页 |
·端板厚度计算 | 第36页 |
·节点域计算 | 第36-37页 |
·端板与梁腹板的焊接计算 | 第37页 |
·有限元及ANSYS相关理论介绍 | 第37-39页 |
·有限元介绍 | 第37-38页 |
·ANSYS介绍 | 第38-39页 |
·ANSYS有限元的建模 | 第39-46页 |
·单元的选择 | 第39-43页 |
·模型的非线性 | 第43-44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44-46页 |
·有限元结论与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弯矩转角关系的提取 | 第46-47页 |
·有限元结果分析 | 第47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循环加载的节点有限元分析 | 第54-61页 |
·循环加载方案 | 第54页 |
·循环加载结果 | 第54-56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6-60页 |
·循环加载与单向加载的比较 | 第56-57页 |
·节点的耗能性能 | 第57页 |
·节点的骨架曲线和延性系数 | 第57-59页 |
·强度和刚度的退化 | 第59-60页 |
·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超、欠和漏拧条件下的循环加载分析 | 第61-72页 |
·概述 | 第61-63页 |
·1#和2#高强度螺栓超拧、欠拧或漏拧的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描述 | 第63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1#和3#高强度螺栓超拧、欠拧或漏拧的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描述 | 第66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1#和4#高强度螺栓超拧、欠拧或漏拧的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描述 | 第68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超拧、欠拧和漏拧的纵向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·结论 | 第72-73页 |
·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