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创新点摘要 | 第6-9页 |
| 前言 | 第9-13页 |
|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3-18页 |
| ·工区位置及勘探概况 | 第13-14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勘探概况 | 第14页 |
| ·地层层序特征 | 第14-17页 |
| ·油气地质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大地构造背景分析 | 第18-30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形成演化的区域构造背景 | 第18-21页 |
| ·晚中生代前区域构造演化环境 | 第18-20页 |
| ·晚中生代后区域构造演化环境 | 第20-21页 |
| ·区域大断裂展布特征 | 第21-25页 |
| ·北东向断裂系 | 第22-24页 |
| ·北北东向断裂系 | 第24页 |
| ·东西向断裂系 | 第24-25页 |
| ·兴安岭火山岩喷发热事件 | 第25-26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深部结构特征 | 第26-30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现今莫霍面深度 | 第26-28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壳内结构特征 | 第28页 |
| ·早侏罗纪的海拉尔盆地形成演化与深部过程的耦合关系 | 第28-30页 |
| 第三章 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| 第30-46页 |
| ·基底构造特征 | 第30-33页 |
| ·基底断裂特征 | 第30-31页 |
| ·基岩具有分区成带的特点 | 第31-33页 |
| ·构造层序划分 | 第33-37页 |
| ·构造层序界面的级别与类型 | 第33-34页 |
| ·构造层序界面的特征 | 第34-37页 |
| ·构造层序划分结果 | 第37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 | 第37-40页 |
| ·凹陷样式分析 | 第40-46页 |
| ·断陷的剖面结构形式 | 第40-43页 |
| ·洼槽平面组合特征 | 第43-46页 |
| 第四章 海拉尔盆地运动学研究 | 第46-68页 |
| ·水平伸展量分析 | 第46-50页 |
| ·水平伸展运动及伸展量计算原理 | 第46-49页 |
| ·水平伸展量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·构造沉降分析 | 第50-61页 |
| ·沉降史分析参数选取 | 第51-52页 |
| ·剥蚀厚度计算 | 第52-54页 |
| ·埋藏剥蚀史模型 | 第54-55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沉降史分析 | 第55-61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平衡剖面分析 | 第61-68页 |
| ·建立平衡的地质剖面应遵循的原则 | 第61页 |
| ·平衡地质剖面分析 | 第61-68页 |
| 第五章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与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| 第68-81页 |
| ·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 | 第68-76页 |
| ·构造演化研究概况 | 第68-69页 |
| 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 | 第69-74页 |
| ·有关盆地性质及演化阶段的讨论 | 第74-76页 |
| ·盆地形成及演化机制探讨 | 第76-81页 |
| ·古应力场分析 | 第76页 |
| ·盆地形成演化机制探讨 | 第76-81页 |
| 结论 | 第81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| 发表文章目录 | 第88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-90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9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