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

致谢第1-8页
摘要第8-11页
1. 文献综述第11-18页
   ·玉米发展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世界玉米发展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·我国玉米发展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·河南玉米发展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·玉米品种的选育及耐密性第12页
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光合作用系统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穗位、株高和茎粗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第14页
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源库碳氮代谢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叶片保绿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第15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蔗糖磷酸合成酶(SPS)和蔗糖合成酶(SS)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(GS)和硝酸还原酶(NR)活性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·种植密度对玉米抗逆性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·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第17-18页
2. 引言第18-19页
3. 材料和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·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·供试土壤与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19页
   ·测定项目和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土壤基本农化性质测定第19页
     ·群体质量性状测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源库代谢活性测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抗逆性测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产量性状第23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23-24页
4. 结果与分析第24-48页
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群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第24-28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(LAI)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地上部干重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株高、穗位高和茎粗的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源端代谢的影响第28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光合速率(Pn)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(SPS)活性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(NR)活性的影响第32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库端代谢的影响第34-41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籽粒蔗糖合成酶(SS)活性影响第34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籽粒体积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籽粒干物重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抗逆性的影响第41-45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过氧化氢酶(CAT)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(POD)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叶片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·不同密度、种植方式和品种对夏玉米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第45-48页
5. 结论与讨论第48-52页
   ·适宜的密度和种植方式可改善两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质量性状第48页
   ·适宜的密度和种植方式可提高两个夏玉米品种的源端代谢活性第48-49页
   ·适宜的密度和种植方式可提高两个夏玉米品种的库端代谢活性第49-50页
   ·适宜的密度和种植方式可改善两个夏玉米品种的灌浆过程第50页
   ·适宜的密度和种植方式可提高两个夏玉米品种的抗逆性第50页
   ·适宜密度和种植方式可提高两个夏玉米品种的产量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60页
英文摘要第60-63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复合胁迫诱导的且受ABA调控的玉米sHSPs表达特性
下一篇:不同类型丹参植物学特性及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