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绪论:中国诗学母题研究何以可能 | 第12-24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2-13页 |
二、渔樵文学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-22页 |
(一) 西方诗学中的母题理论 | 第16-18页 |
(二) 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母题意识 | 第18-21页 |
(三) 中国诗学母题研究实践 | 第21-22页 |
四、总结 | 第22-24页 |
第一章 渔樵母题的历史衍化(上)—唐前和唐朝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24-51页 |
第一节 唐前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24-33页 |
一、唐前文学中的渔樵语典 | 第25-29页 |
二、唐前文学中的渔樵主题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唐代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33-51页 |
一、唐代文学中的渔樵语典 | 第33-40页 |
二、唐代文学中的渔樵主题 | 第40-51页 |
第二章 渔樵母题的历史衍化(下)—唐后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51-84页 |
第一节 宋代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51-60页 |
一、宋诗中的渔樵母题 | 第51-55页 |
二、宋词中的渔樵母题 | 第55-60页 |
第二节 金元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60-65页 |
一、金元诗歌中的渔樵母题 | 第60-63页 |
二、元散曲中的渔樵母题 | 第63-65页 |
第三节 明代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65-71页 |
一、明代文学中的渔樵语典 | 第65-68页 |
二、明代文学中的渔樵主题 | 第68-71页 |
第四节 清代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71-78页 |
一、清代文学中的渔樵语典 | 第72-74页 |
二、清代文学中的渔樵主题 | 第74-78页 |
第五节 近代文学中的渔樵母题 | 第78-84页 |
一、近代文学中的渔樵语典 | 第78-81页 |
二、近代文学中的渔樵主题 | 第81-84页 |
第三章 渔樵母题中的思想命题 | 第84-112页 |
第一节 材与不材 | 第84-92页 |
一、自我定位 | 第85-86页 |
二、工具价值 | 第86-89页 |
三、全身与全性 | 第89-92页 |
第二节 有情无情 | 第92-101页 |
一、人非草木皆有情 | 第92-95页 |
二、天若有情天亦老 | 第95-99页 |
三、道是无情却有情 | 第99-101页 |
第三节 青山青史 | 第101-112页 |
一、渔樵闲话 | 第102-104页 |
二、青山青史 | 第104-108页 |
三、风月谁主 | 第108-112页 |
第四章 渔樵母题中的典型意象 | 第112-144页 |
第一节 严陵钓台 | 第112-124页 |
一、逃名与钓名 | 第113-117页 |
二、尊道与淑道 | 第117-121页 |
三、友道与乾纲 | 第121-124页 |
第二节 桃源 | 第124-133页 |
一、武陵与天台 | 第124-128页 |
二、避秦与求仙 | 第128-131页 |
三、何处是桃源 | 第131-133页 |
第三节 津渡 | 第133-144页 |
一、问樵与问渔 | 第134-136页 |
二、侠义与节烈 | 第136-139页 |
三、修证与渡世 | 第139-144页 |
第五章 渔樵母题中的经典接受 | 第144-162页 |
第一节 《江雪》接受研究 | 第144-152页 |
一、语典使用 | 第145-147页 |
二、意境重绘 | 第147-149页 |
三、主题转换 | 第149-152页 |
第二节 《西塞》接受研究 | 第152-162页 |
一、文学接受中的张志和 | 第153-156页 |
二、文学接受中的《西塞》物象 | 第156-158页 |
三、文学接受中的《西塞》意蕴 | 第158-162页 |
第六章 渔樵母题的旅行和迁移 | 第162-182页 |
第一节 渔樵母题的艺术旅行 | 第162-170页 |
一、旅行与流变 | 第163-166页 |
二、大传统与小传统 | 第166-168页 |
三、时间性与空间性 | 第168-170页 |
第二节 渔樵母题的地理迁移 | 第170-182页 |
一、江山之助 | 第171-173页 |
二、语典的地理迁移 | 第173-176页 |
三、诗作中的地理因素 | 第176-182页 |
结语:中国诗学渔樵母题研究的启示和反思 | 第182-186页 |
一、比较诗学背景下的中国诗学母题研究 | 第182页 |
二、渔樵母题内涵总结 | 第182-184页 |
三、研究反思和方法启示 | 第184-186页 |
附录:论文涉及到的渔樵母题的绘画作品 | 第186-2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5-228页 |
一、著述类 | 第205-217页 |
二、论文类 | 第217-228页 |
后记 | 第228-2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