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5页 |
缩略词表 | 第5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3页 |
正文 | 第13-93页 |
1. 前言 | 第13-17页 |
2. 材料和方法 | 第17-3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7-18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17页 |
·试剂和药品 | 第17-1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8-31页 |
·骨转移癌症痛模型建立 | 第18-19页 |
·大鼠胫骨骨转移癌症痛模型评估 | 第19-22页 |
·药物配给及给药方法 | 第22页 |
·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| 第22-26页 |
·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 | 第26-31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31-53页 |
·大鼠胫骨转移性骨癌痛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4页 |
·骨癌大鼠胫骨骨质破坏 | 第31-33页 |
·接种肿瘤细胞后大鼠出现自发痛现象 | 第33页 |
·骨癌大鼠的机械触诱发痛及热痛过敏 | 第33-34页 |
·脊髓胶质细胞参与对大鼠转移性骨癌痛的调制 | 第34-37页 |
·骨癌大鼠双侧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激活 | 第34-36页 |
·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激活缓解大鼠骨癌痛 | 第36-37页 |
·脊髓内p38/MAPK与ERK/MAPK参与对大鼠转移性骨癌痛的调制 | 第37-48页 |
·骨癌大鼠脊髓背角p38及ERK激活的时间过程 | 第37-42页 |
·骨癌大鼠p-p38及pERK在脊髓背角内分布的细胞亚型 | 第42-47页 |
·阻断p-p38和ERK激活抑制骨癌痛的形成与发展 | 第47-48页 |
·脊髓P2X7受体参与大鼠骨癌痛的调制 | 第48-51页 |
·IL-18在骨癌痛大鼠脊髓内的表达情况 | 第51-53页 |
4. 讨论 | 第53-63页 |
·骨癌模型的建立及骨癌痛的特点 | 第53-54页 |
·脊髓胶质细胞参与骨癌痛调制 | 第54-56页 |
·ERK/MAPK参与骨癌痛的可能的机制 | 第56-59页 |
·p38/MAPK信号通路参与骨癌痛的可能的机制 | 第59-63页 |
5. 总结 | 第63-65页 |
6. 博士期间的其他研究工作 | 第65-85页 |
7. 参考文献 | 第85-93页 |
综述 | 第93-122页 |
附录 | 第122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