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2页 |
| 目录 | 第12-14页 |
| 图目录 | 第14-15页 |
| 表目录 | 第15-16页 |
| 1 导论 | 第16-28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6-18页 |
| ·工业反哺农业的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9-23页 |
| ·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意义 | 第19-22页 |
| ·弥补现有研究之不足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| ·创新和不足 | 第24-26页 |
| ·本研究的结构 | 第26-28页 |
| 2 工业反哺农业规模与结构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8-46页 |
| ·国外工业反哺农业规模与结构的理论综述 | 第28-38页 |
| ·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萌芽 | 第28-30页 |
| ·农业经济学三大经典理论 | 第30-35页 |
| ·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 | 第35-38页 |
| ·国内工业反哺农业规模与结构的观点综述 | 第38-43页 |
| ·关于反哺规模的观点综述 | 第39-41页 |
| ·关于反哺结构的观点综述 | 第41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6页 |
| 3 工业反哺农业规模与结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| 第46-64页 |
| ·发达国家的制度与政策(美国、日本、欧盟) | 第46-51页 |
| ·美国 | 第46-48页 |
| ·欧盟 | 第48-49页 |
| ·日本 | 第49-51页 |
| ·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制度与政策(韩国) | 第51-53页 |
| ·发展中国家的制度与政策(印度) | 第53-56页 |
| ·对我国优化反哺规模与结构的启示 | 第56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4页 |
| 4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可行性研究 | 第64-80页 |
| ·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基础 | 第64-70页 |
| ·工业反哺农业的制度条件 | 第70-71页 |
| ·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可能性分析 | 第71-74页 |
| ·上海工业反哺农业的可能性分析 | 第74-7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| 5 工业反哺农业规模与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 | 第80-96页 |
| ·工业反哺农业的结构体系 | 第80-85页 |
| ·反哺主体 | 第80-81页 |
| ·反哺目标 | 第81-82页 |
| ·反哺类型 | 第82-83页 |
| ·反哺机制 | 第83-85页 |
| ·优化工业反哺农业规模与结构的计量模型 | 第85-94页 |
| ·反哺规模优化模型 | 第86-89页 |
| ·反哺结构优化模型 | 第89-9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| 6 以上海为例的反哺规模优化实证分析 | 第96-118页 |
| ·以高效生态为目标的农业反哺规模优化分析 | 第96-104页 |
| ·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反哺规模优化分析 | 第104-108页 |
| ·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目标的农民反哺规模优化分析 | 第108-11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5-118页 |
| 7 以上海为例的反哺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| 第118-138页 |
| ·对农业(产业)的反哺结构优化分析 | 第118-124页 |
| ·对农村的反哺结构优化分析 | 第124-129页 |
| ·对农民的反哺结构优化分析 | 第129-1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34-138页 |
| 8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| 第138-144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138-140页 |
| ·对策建议 | 第140-1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4-156页 |
|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| 第1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