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7页 |
1.1 马铃薯概述 | 第11-14页 |
1.1.1 马铃薯的起源 | 第11页 |
1.1.2 马铃薯的种植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1.3 马铃薯产业结构性障碍 | 第12-13页 |
1.1.4 二倍体马铃薯育种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 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 | 第14-16页 |
1.2.1 自交不亲和的遗传学背景 | 第14页 |
1.2.2 自交不亲和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2.3 自交衰退的遗传学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2.4 自交衰退的研究进展 | 第16页 |
1.3 研究的总体目标与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马铃薯自交衰退遗传学基础 | 第17-37页 |
2.1 前言 | 第17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1页 |
2.2.1 试验材料 | 第17页 |
2.2.2 基因组测序 | 第17-18页 |
2.2.3 SNP位点提取与过滤 | 第18页 |
2.2.4 有害突变预测 | 第18页 |
2.2.5 不依赖于亲本的分型 | 第18-20页 |
2.2.6 自交衰退相关性状的混池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3 结果 | 第21-36页 |
2.3.1 马铃薯有害突变的特征 | 第21-23页 |
2.3.2 马铃薯自交群体的遗传分析 | 第23-33页 |
2.3.3 马铃薯大效应有害突变的遗传分析 | 第33-35页 |
2.3.4 微效应有害突变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4 讨论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马铃薯多倍化中有害突变的积累 | 第37-43页 |
3.1 前言 | 第37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8页 |
3.2.1 植株样本与测序 | 第37页 |
3.2.2 全基因组比对与SNP变异检测 | 第37-38页 |
3.2.3 有害突变鉴定 | 第38页 |
3.3 结果 | 第38-41页 |
3.3.1 有害突变富集于着丝粒区域 | 第38-39页 |
3.3.2 多倍化过程中有害突变积累模式 | 第39页 |
3.3.3 四倍体有利于隐藏有害突变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3.4 人工改良难以清除有害突变 | 第40-41页 |
3.4 讨论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