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潭盘龙大观园兰草园现状调查及优化改造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框架 | 第10-11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2 内容框架 | 第11页 |
1.4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1-21页 |
1.4.1 中国兰花与兰花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1-18页 |
1.4.2 兰花专类园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湘潭盘龙大观园兰草园现状概述 | 第21-27页 |
2.1 盘龙大观园兰草园现状 | 第21-23页 |
2.1.1 湘潭盘龙大观园兰草园概况 | 第21页 |
2.1.2 兰草园总体布局 | 第21-23页 |
2.2 园区规划设计概况 | 第23-25页 |
2.2.1 主要景观节点 | 第23-24页 |
2.2.2 植物种植设计 | 第24-25页 |
2.3 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盘龙大观园兰草园资源分类和造景方法 | 第27-42页 |
3.1 兰科植物资源 | 第27-30页 |
3.1.1 兰科植物主要种类品种 | 第27-29页 |
3.1.2 兰草园主要园林植物资源 | 第29-30页 |
3.2 兰草园兰科植物的应用形式 | 第30-34页 |
3.2.1 盆栽展示 | 第30-31页 |
3.2.2 地栽展示 | 第31页 |
3.2.3 立体栽培展示 | 第31-33页 |
3.2.4 创意应用展示 | 第33-34页 |
3.3 园林建筑与小品 | 第34-40页 |
3.3.1 门 | 第34-36页 |
3.3.2 木屋 | 第36页 |
3.3.3 廊、架 | 第36-37页 |
3.3.4 亭 | 第37页 |
3.3.5 漏窗 | 第37-39页 |
3.3.6 盆景 | 第39页 |
3.3.7 景墙 | 第39-40页 |
3.4 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4章 盘龙大观园兰草园问题探讨与改造优化思路 | 第42-47页 |
4.1 兰草园存在问题探讨 | 第42-45页 |
4.1.1 兰草园的创意不足 | 第42-43页 |
4.1.2 兰草园地形缺乏改造 | 第43页 |
4.1.3 兰草园游览路线设计不合理 | 第43-44页 |
4.1.4 兰草园景观特色不突出 | 第44页 |
4.1.5 兰文化展示方式缺乏创新 | 第44-45页 |
4.1.6 园区活动经营不力 | 第45页 |
4.2 兰草园改造优化思路 | 第45-47页 |
4.2.1 设计目标 | 第46页 |
4.2.2 设计依据 | 第46页 |
4.2.3 设计构思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盘龙大观园兰草园改造优化 | 第47-56页 |
5.1 设计主要内容 | 第47-48页 |
5.1.1 优化前院入口区功能和布局 | 第47页 |
5.1.2 完善盆栽区游览路线 | 第47页 |
5.1.3 改造休闲区耕读小院 | 第47页 |
5.1.4 改造国兰铭品区展厅空间 | 第47-48页 |
5.1.5 完善兰花栽培展示设施条件 | 第48页 |
5.1.6 强化体验活动区的参与属性 | 第48页 |
5.2 兰草园优化改造方案设计 | 第48-55页 |
5.2.1 兰草园前院入口区改造方案 | 第48-50页 |
5.2.2 盆栽区观赏路线改造方案 | 第50页 |
5.2.3 休闲区耕读小院的改造方案 | 第50-52页 |
5.2.4 国兰铭品区的改造方案 | 第52-53页 |
5.2.5 洋兰区的改造方案 | 第53页 |
5.2.6 体验活动区局部改造方案 | 第53-55页 |
5.3 小结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