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 
| 1 绪论 | 第10-19页 | 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 
| 1.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 
| 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 
| 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 
| 1.3 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 
| 1.3.1 资产剥离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 
| 1.3.2 资产剥离的动因研究 | 第13-14页 | 
| 1.3.3 资产剥离的绩效研究 | 第14-16页 | 
| 1.3.3.1 资产剥离市场绩效研究 | 第14-15页 | 
| 1.3.3.2 资产剥离的财务绩效研究 | 第15-16页 | 
| 1.3.4 影响资产剥离绩效的因素 | 第16-17页 | 
| 1.3.5 文献述评 | 第17页 | 
| 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 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 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 
| 1.5 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 
|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 
| 2.1 资产剥离概念界定及其类型 | 第19-20页 | 
| 2.1.1 资产剥离的概念 | 第19页 | 
| 2.1.2 资产剥离的类型 | 第19-20页 | 
| 2.1.2.1 战略性资产剥离 | 第19页 | 
| 2.1.2.2 战术性资产剥离 | 第19-20页 | 
| 2.2 资产剥离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 
| 2.2.1 效率理论 | 第20页 | 
| 2.2.2 归核化理论 | 第20页 | 
| 2.2.3 资源配置理论 | 第20-22页 | 
| 3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案例介绍 | 第22-31页 | 
| 3.1 *ST东晶电子基本情况 | 第22-25页 | 
| 3.1.1 *ST东晶电子简介 | 第22-23页 | 
| 3.1.2 *ST东晶电子股权结构及实际控股股东 | 第23-24页 | 
| 3.1.3 *ST东晶电子主营业务情况 | 第24-25页 | 
| 3.2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动因分析 | 第25-26页 | 
| 3.2.1 行业层面:行业竞争加剧 | 第25页 | 
| 3.2.2 公司层面:退市的风险 | 第25-26页 | 
| 3.3 资产剥离时机选择 | 第26页 | 
| 3.4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实施过程及标的概况 | 第26-29页 | 
| 3.4.1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标的概况 | 第26-29页 | 
| 3.4.2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实施过程 | 第29页 | 
| 3.5 *ST东晶资产剥离的特点 | 第29-31页 | 
| 4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绩效分析 | 第31-47页 | 
| 4.1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市场绩效分析 | 第31-35页 | 
| 4.1.1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市场绩效的计算方法 | 第31-32页 | 
| 4.1.2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市场绩效计算及分析 | 第32-35页 | 
| 4.2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财务绩效分析 | 第35-43页 | 
| 4.2.1 资产剥离前后盈利能力分析 | 第35-37页 | 
| 4.2.2 资产剥离前后营运能力分析 | 第37-39页 | 
| 4.2.3 资产剥离前后偿债能力分析 | 第39-41页 | 
| 4.2.4 资产剥离前后成长能力分析 | 第41-43页 | 
| 4.3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EVA率分析 | 第43-47页 | 
| 4.3.1 EVA指标的计算 | 第43-44页 | 
| 4.3.2 *ST东晶电子资产剥离前后EVA率分析 | 第44-47页 | 
| 5 研究总结及启示 | 第47-50页 | 
| 5.1 研究总结 | 第47-48页 | 
| 5.1.1 处于财务困境下的战术性资产剥离带来消极市场效应 | 第47页 | 
| 5.1.2 资产剥离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短期业绩 | 第47-48页 | 
| 5.1.3 资产剥离对企业的长期效应并不明显 | 第48页 | 
| 5.2 研究启示 | 第48-49页 | 
| 5.2.1 正确认识资产剥离,把握资产剥离的时机 | 第48页 | 
| 5.2.2 重视归核化资产剥离,明晰企业的竞争优势 | 第48-49页 | 
| 5.2.3 重视资产剥离后的资源整合 | 第49页 | 
| 5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 
| 后记 | 第53-54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