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天然气痕量成分高灵敏度光谱探测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8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1.3 红外气体检测技术简介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直接吸收光谱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腔衰荡吸收光谱技术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光声光谱技术第24-25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5-28页
第2章 红外激光吸收光谱理论第28-46页
    2.1 分子光谱理论第28-30页
    2.2 比尔-朗伯定律第30-31页
    2.3 吸收谱线强度第31-32页
    2.4 常见的分子吸收谱线线型函数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Gauss线型函数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Lorentz线型函数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Voigt线型函数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软(soft)碰撞/硬(hard)碰撞线型函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速度依赖线型函数第36-37页
    2.5 波长调制-二次谐波检测技术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WMS的基本原理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二次谐波检测技术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二次谐波信号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2.6 HITRAN数据库分子谱线选择第43-44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3章 波长调制吸收光谱双组分气体探测技术研究第46-6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3.2 基本原理第46-48页
    3.3 双组分气体传感器探测系统测量装置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测量系统装置图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激光器及控制硬件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光学多通池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锁相放大器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探测器的性能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配气系统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54-55页
    3.4 CH_4/C_2H_6吸收谱线选择第55-56页
    3.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调制振幅优化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调制频率和相位优化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频率串扰研究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背景基线移除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系统性能标定测试第60-61页
    3.6 系统稳定性与探测精度评估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Allan方差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与探测极限第63页
    3.7 CH_4/C_2H_6泄漏模拟探测第63-64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第4章 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装置的建立第66-8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6页
    4.2 基本原理第66-67页
    4.3 实验测量系统设计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验装置的建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高反射镜片的选择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光学积分腔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高反射调整架的选择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光纤准直器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光束质量分析仪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光路调节第71-72页
    4.4 扫描频率选择第72-73页
    4.5 CH_4/H_2O吸收谱线选择第73页
    4.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3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有效光程标定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Allan方差稳定性和灵敏度评估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Kalman滤波提高测量精度第77-80页
    4.7 实际大气CH_4/H_2O浓度测量第80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80-82页
第5章 CO_2/H_2S同时探测技术研究第82-9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2页
    5.2 CO_2/H_2S吸收谱线选择第82-84页
    5.3 基于波长调制吸收光谱H2S探测研究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测量系统示意图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调制振幅以及频率优化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背景基线移除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系统的定标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系统稳定性和测量精度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5.4 基于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CO_2/H_2S探测研究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测量系统示意图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平均次数选择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系统性能标定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Allan方差评估第9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91-92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2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104页
致谢第104-106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P、N共掺氧化石墨烯及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
下一篇:炭载贵金属催化剂的析氢性能及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