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框架结构 | 第15页 |
1.4 主要创新和不足 | 第15-16页 |
1.4.1 主要创新 | 第15页 |
1.4.2 不足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| 第16-18页 |
2.1 绝对优势理论 | 第16页 |
2.2 相对优势理论 | 第16页 |
2.3 保护贸易理论 | 第16页 |
2.4 要素禀赋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5 偏好相似理论 | 第17页 |
2.6 产业内贸易理论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概况 | 第18-29页 |
3.1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| 第18-21页 |
3.2 日本农产品进口贸易发展概况 | 第21-24页 |
3.3 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| 第24-26页 |
3.4 中日农产品贸易指数 | 第26-28页 |
3.4.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| 第26页 |
3.4.2 产业内贸易指数 | 第26-27页 |
3.4.3 贸易竞争力指数 | 第27-2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29-36页 |
4.1 政治因素 | 第29页 |
4.2 经济因素 | 第29-32页 |
4.2.1 中国农业发展水平 | 第29-30页 |
4.2.2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 | 第30-31页 |
4.2.3 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 | 第31-32页 |
4.2.4 汇率 | 第32页 |
4.3 文化因素 | 第32-33页 |
4.4 贸易政策 | 第33-36页 |
4.4.1 关税壁垒 | 第33-34页 |
4.4.2 技术性贸易壁垒 | 第34-35页 |
4.4.3 区域协定合作 | 第35-36页 |
第5章 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| 第36-44页 |
5.1 引力模型的介绍 | 第36页 |
5.2 构建模型 | 第36-37页 |
5.2.1 选取变量 | 第36-37页 |
5.2.2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| 第37页 |
5.3 单位根检验 | 第37-38页 |
5.4 多重共线性检验 | 第38-41页 |
5.5 协整检验 | 第41-42页 |
5.6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7 贸易潜力测算 | 第43-44页 |
第6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44-47页 |
6.1 结论 | 第44页 |
6.1.1 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量迅速增长 | 第44页 |
6.1.2 产业间贸易为主 | 第44页 |
6.1.3 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 | 第44页 |
6.2 建议 | 第44-47页 |
6.2.1 加强两国政府的沟通 | 第44-45页 |
6.2.2 推动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 | 第45页 |
6.2.3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增强国际竞争力 | 第45页 |
6.2.4 培育农产品品牌 | 第45页 |
6.2.5 提高农产品质量 | 第45-46页 |
6.2.6 充分利用国际组织解决争端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