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油喷雾撞壁附壁油膜及近壁区域流场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字母注释表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燃油喷雾撞壁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单液滴撞壁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2 燃油喷雾撞壁宏观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2.3 喷雾撞壁流动特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柴油喷雾撞壁实验研究方法及实验系统 | 第19-28页 |
2.1 喷雾特性光学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1.1 喷雾结构测量方法 | 第19页 |
2.1.2 喷雾流场测量方法 | 第19页 |
2.1.3 粒径分布测量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 柴油喷雾撞壁研究光学实验平台架 | 第20-27页 |
2.2.1 定容弹系统 | 第20-21页 |
2.2.2 油膜厚度及附壁燃油率测量系统 | 第21-24页 |
2.2.3 低频PIV系统 | 第24-26页 |
2.2.4 撞壁参数定义及撞壁实验工况 | 第26-2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数值模型 | 第28-35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喷雾撞壁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方程 | 第28-29页 |
3.3 仿真子模型 | 第29-33页 |
3.3.1 湍流模型 | 第29-30页 |
3.3.2 蒸发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3.3 液滴碰撞、破碎及阻力模型 | 第31-33页 |
3.3.4 液滴/壁面相互作用模型 | 第33页 |
3.4 模型建立 | 第33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柴油喷雾撞壁过程实验研究 | 第35-50页 |
4.1 不同壁面条件柴油撞壁后附壁油膜静态特性 | 第35-41页 |
4.1.1 初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4.1.2 壁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4.1.3 壁面温度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2 柴油喷雾撞壁过程铺展、卷吸过程分析 | 第41-46页 |
4.2.1 撞壁距离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2.2 撞壁倾角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2.3 喷油压力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4.3 柴油喷雾撞壁的PIV测试 | 第46-48页 |
4.3.1 撞壁距离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3.2 撞壁角度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3.3 喷油压力的影响 | 第4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柴油喷雾撞壁过程近壁处速度特性研究 | 第50-69页 |
5.1 模型验证 | 第50-51页 |
5.2 柴油喷雾撞壁过程近壁处速度场分布特性 | 第51-57页 |
5.2.1 撞壁距离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5.2.2 撞壁角度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5.2.3 环境温度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5.2.4 环境压力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5.3 柴油喷雾撞壁过程近壁处及缸内湍动能分布 | 第57-67页 |
5.3.1 撞壁距离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5.3.2 撞壁角度的影响 | 第59-62页 |
5.3.3 环境温度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5.3.4 环境压力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69-72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9-71页 |
6.2 全文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