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--采收率研究论文

LL油田低阻油层识别及其剩余油分布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7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低阻油层研究现状第7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低阻油层成因的研究现状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低阻储层饱和度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-16页
第2章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第16-28页
    2.1 研究工区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构造特征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勘探开发历程第17页
    2.2 k_1h_2~4油层低阻成因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k_1h_2~4油层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油层低阻成因分析第18-21页
    2.3 低阻油层的测井识别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交会图法识别低阻油层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联合解释法识别油水层第24-27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低阻油层定量评价研究第28-35页
    3.1 泥质含量、孔隙度及渗透率解释模型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孔隙度解释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渗透率解释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3.2 饱和度评价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Archie模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Waxman—Smits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Indonesia方程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实例计算第33-3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 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第35-59页
    4.1 油藏开发概况第35页
    4.2 地质模型的建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网格定义第35-37页
    4.3 数据选择与输入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地质模型初始化参数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生产历史数据及完井数据第38页
    4.4 生产历史拟合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累计产油量拟合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储量拟合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油藏单元含水率拟合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单井含水率拟合第40-46页
    4.5 剩余油分布规律第4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剩余油分布特征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剩余油水淹特征第54-58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5章 开发方案的调整研究第59-76页
    5.1 基准方案F0第59-61页
    5.2 合理注采比研究第61-63页
    5.3 合理配产液量研究第63-64页
    5.4 提液方案F1第64-67页
    5.5 加密方案F2第67-70页
    5.6 加密方案F3第70-73页
    5.7 方案结果对比第73-75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6-7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6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76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偏振激光对典型物体的散射特性研究
下一篇:光纤光栅解调中的扫描光源模块温度特性及解调稳定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