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技术的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 | 第15-25页 |
2.1 天津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(D5000)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2 系统功能设计 | 第16-19页 |
2.2.1 设计总则 | 第16-17页 |
2.2.2 技术要求 | 第17-19页 |
2.3 系统主站设计 | 第19-22页 |
2.3.1 主站网络结构设计 | 第19-20页 |
2.3.2 主站数据流程设计 | 第20-22页 |
2.4 系统子站 | 第22-24页 |
2.4.1 子站网络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4.2 子站技术要求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建模 | 第25-37页 |
3.1 概述 | 第25页 |
3.2 D5000平台环境设置 | 第25-32页 |
3.2.1 环境部署 | 第25-27页 |
3.2.2 环境变量配置 | 第27-32页 |
3.3 接入子站 | 第32-36页 |
3.3.1 建立子站通道表 | 第33页 |
3.3.2 调取子站配置 | 第33-36页 |
3.4 图形界面绘制 | 第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的功能研发 | 第37-57页 |
4.1 概述 | 第37页 |
4.2 故障判别功能的研究 | 第37-48页 |
4.2.1 故障测距原理 | 第37-42页 |
4.2.2 故障选相原理 | 第42-48页 |
4.3 系统功能的开发 | 第48-56页 |
4.3.1 数据采集处理 | 第48-50页 |
4.3.2 事件告警 | 第50页 |
4.3.3 运行监视 | 第50-51页 |
4.3.4 定值管理 | 第51-52页 |
4.3.5 故障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3.6 查询统计 | 第54-55页 |
4.3.7 子站管理 | 第55-56页 |
4.3.8 系统管理 | 第5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系统测试与应用 | 第57-67页 |
5.1 系统界面 | 第57-58页 |
5.1.1 测试内容 | 第57页 |
5.1.2 测试结果 | 第57-58页 |
5.1.3 测试结论 | 第58页 |
5.2 子站设备监视 | 第58-61页 |
5.2.1 测试内容 | 第58-59页 |
5.2.2 测试结果 | 第59-60页 |
5.2.3 测试结论 | 第60-61页 |
5.3 定值管理 | 第61-62页 |
5.3.1 测试内容 | 第61页 |
5.3.2 测试结果 | 第61-62页 |
5.3.3 测试结论 | 第62页 |
5.4 历史信息及记录文件 | 第62-63页 |
5.4.1 测试内容 | 第62页 |
5.4.2 测试结果 | 第62-63页 |
5.4.3 测试结论 | 第63页 |
5.5 应用案例 | 第63-66页 |
5.5.1 黄车一线故障 | 第63-6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