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--污染生态学论文

多氯联苯及纳米银在亚致死浓度下的毒性分子机制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8-38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18-19页
    1.2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机制研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机制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手性污染物的毒性机制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纳米材料的毒性机制研究第21页
    1.3 多氯联苯(PCBs)的研究现状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PCBs的污染情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PCBs的人群健康风险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PCBs的毒性效应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 1.4 环境雌激素17β-雌二醇的毒性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环境中E2的来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E2的危害第25-26页
    1.5 机体铁代谢稳态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机体铁代谢的平衡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Hepcidin-Ferroportin轴在铁代谢中的作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Hepcidin受调控因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Ferroportin受调控因子第29-30页
    1.6 纳米银(AgNPs)的研究现状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AgNPs的简介及应用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AgNPs的环境生物效应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AgNPs的分析及表征第32-33页
    1.7 AgNPs的潜在毒性和机制研究进展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AgNPs对动物和人体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AgNPs的致毒机理第34-38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8-68页
    2.1 PCB153/PCB126的细胞毒性以及对细胞铁代谢的影响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与试剂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细胞培养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细胞毒性实验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DCF法检测细胞ROS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ELISA检测胞内GSH-Px和CRP的含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第44-45页
    2.2 PCB126对动物模型铁代谢平衡影响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与试剂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动物模型全血以及组织收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动物模型肝脏RNA提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动物肝脏RNA的反转录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血清铁的检测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组织铁的检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组织学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2.3 环境雌激素17β-雌二醇对机体铁代谢的影响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材料与试剂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实验仪器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细胞培养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细胞增殖实验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基因表达量测定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含量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FPN启动子ERE序列预测与点突变质粒构建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小鼠卵巢切除后的机体铁代谢检测第52-53页
    2.4 AgNPs通过改变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影响基因表达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材料与试剂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AgNPs的表征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细胞培养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细胞增殖检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细胞内ROS检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定量PCR检测编码血红蛋白基因(β-globin)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分子动力学模拟(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,MDS)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(ChIP)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9 Western blot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0 核蛋白的提取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1 AgNPs与H3/H4体外结合实验(pull-down)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2 免疫共沉淀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3 免疫共沉淀产物中Ag含量检测(ICP-MS)第60页
    2.5 从DNA甲基化层面研究锐劲特对斑马鱼胚胎-幼鱼发育毒性的对映体选择性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材料与试剂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实验仪器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斑马鱼的饲养与胚胎收集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斑马鱼胚胎-幼鱼的发育毒性评估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斑马鱼幼鱼基因组DNA提取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DNA甲基化测序(MeDIP-Seq)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7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6-68页
第三章 PCB153/PCB126的细胞毒性以及对细胞铁代谢的影响第68-74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68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讨论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筛选PCB153或PCB126对HepG2细胞的毒性浓度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PCB153或PCB126对HepG2细胞铁代谢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PCBs影响hepcidin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第70-74页
第四章 PCB126对动物模型铁代谢平衡影响第74-82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74页
    4.2 结果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PCB126抑制野生型(WT)小鼠hepcidin表达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PCB126导致小鼠肝脏的脂肪堆积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PCB126对hepcidin敲除小鼠铁代谢的影响第78-80页
    4.3 讨论(结合第三章内容)第80-82页
第五章 环境雌激素17β-雌二醇对机体铁代谢的影响第82-94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82-83页
    5.2 结果第83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E2抑制THP-1细胞(经PMA诱导分化)内FPN基因的表达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多细胞系验证E2对FPN的转录抑制效应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E2抑制BMDM细胞中FPN的转录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E2通过FPN启动子上ERE调控其转录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在E2缺失小鼠中FPN的表达量升高第90-91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91-94页
第六章 AgNPs通过改变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影响基因表达第94-108页
    6.1 前言第94页
    6.2 结果第9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筛选AgNPs在MEL细胞中的亚致死浓度第94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AgNPs抑制β-globin基因表达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AgNPs降低总体H3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酶的水平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AgNPs抑制β-globin基因座上H3K4me3与H3K79me1甲基化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MDS预测AgNPs与H3和H4的潜在作用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体外实验证实AgNPs与H3或H4的相互作用第103-106页
    6.3 讨论第106-108页
第七章 从DNA甲基化层面研究锐劲特对斑马鱼胚胎-幼鱼的对映体选择发育毒性第108-117页
    7.1 前言第108-109页
    7.2 结果与讨论第109-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锐劲特对斑马鱼胚胎-幼鱼急性发育毒性的对映体差异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斑马鱼胚胎-幼鱼基因组甲基化测定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R-(-)-或S-(+)-fipronil暴露下基因组DNA差异甲基化表达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Gene Ontology(GO)注释分析差异甲基化基因功能第112-117页
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117-119页
参考文献第119-141页
作者简历第141-142页
    本人学习经历第141页
    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1-142页
    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142页

论文共1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双季机插稻高产形成规律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
下一篇: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E1+2油藏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综合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