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酸口腔速溶膜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
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语/符号说明 | 第11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5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2-14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4-15页 |
一、叶酸口腔速溶膜剂的制备 | 第15-33页 |
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15-16页 |
1.1.1 仪器 | 第15页 |
1.1.2 试剂 | 第15-16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16-23页 |
1.2.1 预试验 | 第16页 |
1.2.2 成膜材料的选择 | 第16-17页 |
1.2.3 增塑剂的选择 | 第17页 |
1.2.4 填充剂的选择 | 第17-18页 |
1.2.5 口腔速溶膜剂的制备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2.6 星点设计-效应面优化法 | 第19-21页 |
1.2.7 口腔速溶膜剂的制备工艺 | 第21页 |
1.2.8 考察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3 结果 | 第23-31页 |
1.3.1 成膜材料的筛选 | 第23页 |
1.3.2 增塑剂的筛选 | 第23-24页 |
1.3.3 填充剂的筛选 | 第24页 |
1.3.4 星点设计-效应面优化法 | 第24-29页 |
1.3.5 干燥温度的筛选 | 第29-30页 |
1.3.6 干燥时长的筛选 | 第30-31页 |
1.3.7 最佳处方的确定 | 第31页 |
1.4 讨论 | 第31-32页 |
1.4.1 β-CD的加入 | 第31-32页 |
1.4.2 胶液均匀方式的选择 | 第32页 |
1.4.3 溶化时限 | 第32页 |
1.4.4 待补充研究 | 第32页 |
1.5 小结 | 第32-33页 |
二、叶酸口腔速溶膜剂的质量控制 | 第33-52页 |
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33-34页 |
2.1.1 仪器 | 第33页 |
2.1.2 试剂 | 第33-34页 |
2.2 叶酸鉴别实验 | 第34页 |
2.2.1 高锰酸钾法鉴别实验 | 第34页 |
2.2.2 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法鉴别 | 第34页 |
2.3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的建立 | 第34-37页 |
2.3.1 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34页 |
2.3.2 色谱柱的确定 | 第34页 |
2.3.3 流动相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2.3.4 溶液的制备 | 第35页 |
2.3.5 系统适用性试验 | 第35页 |
2.3.6 专属性试验 | 第35页 |
2.3.7 定量限考察 | 第35-36页 |
2.3.8 耐用性考察 | 第36-37页 |
2.4 含量测定方法 | 第37-38页 |
2.4.1 线性关系的考察 | 第37页 |
2.4.2 精密度测定 | 第37页 |
2.4.3 稳定性测定 | 第37页 |
2.4.4 样品含量测定 | 第37-38页 |
2.4.5 回收率测定 | 第38页 |
2.4.6 样品含量均匀度测定 | 第38页 |
2.5 结果 | 第38-50页 |
2.5.1 叶酸鉴别实验 | 第38-42页 |
2.5.2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的建立 | 第42-47页 |
2.5.3 含量测定方法 | 第47-50页 |
2.6 讨论 | 第50-51页 |
2.6.1 叶酸鉴别方法 | 第50-51页 |
2.6.2 线性范围 | 第51页 |
2.7 小结 | 第51-52页 |
三、叶酸口腔速溶膜剂的稳定性考察 | 第52-59页 |
3.1 仪器与试剂 | 第52-53页 |
3.1.1 仪器 | 第52-53页 |
3.1.2 试剂 | 第53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53-55页 |
3.2.1 检测项目 | 第53-54页 |
3.2.2 影响因素试验 | 第54页 |
3.2.3 加速试验 | 第54页 |
3.2.4 长期试验 | 第54-55页 |
3.3 结果 | 第55-58页 |
3.3.1 影响因素试验 | 第55-57页 |
3.3.2 加速试验 | 第57页 |
3.3.3 长期试验 | 第57-58页 |
3.4 讨论 | 第58页 |
3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5-66页 |
综述 | 第66-86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79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