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4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| 1.2 景观生态学研究 | 第11-15页 |
| 1.2.1 景观生态学国外发展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景观生态学国内发展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1.2.3 RS与GI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| 1.3 景观格局研究 | 第15-18页 |
| 1.3.1 景观格局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| 1.3.2 长白山森林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| 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| 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|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| 第19-29页 |
| 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9-20页 |
| 2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9页 |
| 2.2.1 数据源 | 第20页 |
| 2.2.2 遥感影像预处理 | 第20-21页 |
| 2.2.3 景观分类体系的确定 | 第21页 |
| 2.2.4 景观类型分类和精度验证 | 第21-23页 |
| 2.2.5 景观指数的选取 | 第23-24页 |
| 2.2.6 地形数据的处理 | 第24-29页 |
| 3 长白山区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| 第29-37页 |
| 3.1 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| 第29-32页 |
| 3.1.1 研究区整体景观面积分布情况 | 第29-30页 |
| 3.1.2 保护区内外景观面积分布情况 | 第30-32页 |
| 3.2 景观指数分析 | 第32-36页 |
| 3.2.1 研究区整体景观指数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3.2.2 保护区内外景观指数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3.3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4 长白山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| 第37-52页 |
| 4.1 景观空间分布变化 | 第37-41页 |
| 4.1.1 研究区整体景观面积分布变化 | 第37-38页 |
| 4.1.2 保护区内外景观面积分布变化 | 第38-41页 |
| 4.2 景观类型转移 | 第41-44页 |
| 4.2.1 1994-2004年景观类型转移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4.2.2 2004-2015年景观类型转移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4.2.3 小结 | 第44页 |
| 4.3 景观形状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4.4 景观破碎化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4.4.1 AREA_MN指数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4.4.2 CONTAG指数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4.5 景观多样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| 5 地形分异研究 | 第52-61页 |
| 5.1 景观格局随坡度变化分析 | 第52-54页 |
| 5.2 景观格局随坡向变化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5.3 景观格局随高程变化分析 | 第57-61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4页 |
| 6.1 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6.2 讨论 | 第62-63页 |
| 6.3 展望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9-71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