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缩略词 | 第22-24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24-48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24-46页 |
1 生物节律系统及分子调控机制 | 第24-27页 |
1.1 单细胞生物的生物节律系统分子调控机制 | 第24-25页 |
1.2 果蝇生物节律系统的分子调控机制 | 第25页 |
1.3 哺乳动物生物节律系统的分子调控机制 | 第25-26页 |
1.4 禽类生物节律系统的分子调控机制 | 第26-27页 |
2 禽类生物钟系统的特点 | 第27-33页 |
2.1 松果体 | 第27-31页 |
2.2 视网膜 | 第31页 |
2.3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| 第31-32页 |
2.4 禽类中枢振荡器的相互作用 | 第32-33页 |
3 影响动物生物节律系统的调控因素 | 第33-35页 |
3.1 光照对动物生物节律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3.2 其他因素对动物生物节律的影响 | 第35页 |
4 视蛋白的感光作用 | 第35-40页 |
4.1 视蛋白分类 | 第38-39页 |
4.2 视蛋白的表达分布 | 第39-40页 |
4.3 视蛋白作用信号级联反应方式 | 第40页 |
5 cAMP信号通路在光刺激褪黑激素合成的作用研究进展 | 第40-43页 |
5.1 cAMP信号通路和视蛋白的关系 | 第40-41页 |
5.2 cAMP信号通路和钟基因的关系 | 第41-42页 |
5.3 cAMP信号通路和褪黑激素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6 小结 | 第43-46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46-48页 |
1 研究目的 | 第46页 |
2 研究内容 | 第46-48页 |
第二章 光照对鸡松果体细胞昼夜节律系统的影响 | 第48-72页 |
1 引言 | 第48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48-57页 |
2.1 试验动物 | 第48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48-49页 |
2.3 试验试剂 | 第49页 |
2.4 组织切片 | 第49-50页 |
2.5 HE染色 | 第50-51页 |
2.6 鸡原代松果体细胞培养 | 第51页 |
2.7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| 第51-52页 |
2.8 RT-PCR分析 | 第52-54页 |
2.9 蛋白免疫印迹 | 第54-56页 |
2.10 褪黑激素水平的检测 | 第56页 |
2.11 数据分析 | 第56-57页 |
3 结果 | 第57-68页 |
3.1 不同日龄鸡松果体组织形态观察 | 第57-58页 |
3.2 鸡原代松果体细胞的形态和BMAL1细胞免疫荧光 | 第58页 |
3.3 鸡松果体细胞总RNA纯度鉴定 | 第58-59页 |
3.4 LD和DD条件下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 | 第59-62页 |
3.5 LD和DD条件下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蛋白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 | 第62-63页 |
3.6 LD和DD条件下鸡松果体细胞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 | 第63-66页 |
3.7 LD和DD条件下鸡松果体细胞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 | 第66-68页 |
4 讨论 | 第68-70页 |
5 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三章 单色光对松果体细胞昼夜节律系统的影响 | 第72-90页 |
1 引言 | 第72-73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73-74页 |
2.1 试验动物 | 第73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73页 |
2.3 试验试剂 | 第73页 |
2.4 鸡原代松果体细胞培养 | 第73页 |
2.5 RT-PCR分析 | 第73页 |
2.6 蛋白免疫印迹 | 第73-74页 |
2.7 褪黑激素水平的检测 | 第74页 |
2.8 数据分析 | 第74页 |
3 结果 | 第74-87页 |
3.1 单色光下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变化 | 第74-76页 |
3.2 单色光对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76-77页 |
3.3 单色光下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蛋白水平变化 | 第77-78页 |
3.4 单色光对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78-79页 |
3.5 单色光下鸡松果体细胞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变化 | 第79-80页 |
3.6 单色光对鸡松果体细胞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80-81页 |
3.7 单色光下鸡松果体细胞cAanat mRNA水平和褪黑激素分泌的变化 | 第81-82页 |
3.8 单色光对鸡松果体细胞cAanat mRNA水平和褪黑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82-83页 |
3.9 单色光下鸡松果体细胞视蛋白mRNA水平变化 | 第83-84页 |
3.10 单色光对鸡松果体细胞视蛋白mRNA水平昼夜节律影响 | 第84-87页 |
4 讨论 | 第87-89页 |
5 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四章 cOpnp在绿光调控鸡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中的作用 | 第90-112页 |
1 引言 | 第90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90-96页 |
2.1 试验动物 | 第90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90-91页 |
2.3 试验试剂 | 第91页 |
2.4 鸡原代松果体细胞培养 | 第91页 |
2.5 cOpnp干扰试验 | 第91-92页 |
2.6 cOpnp过表达试验 | 第92-95页 |
2.7 QRT-PCR分析 | 第95页 |
2.8 褪黑激素水平的检测 | 第95页 |
2.9 数据分析 | 第95-96页 |
3 结果 | 第96-110页 |
3.1 FAM-siRNA转染验证转染效率和转染量 | 第96-97页 |
3.2 cOpnp-siRNAs筛选和干扰效率验证 | 第97页 |
3.3 cOpnp过表达效率验证 | 第97-98页 |
3.4 cOpnp干扰后对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98-100页 |
3.5 cOpnp过表达后对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3.6 cOpnp干扰后对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01-103页 |
3.7 cOpnp过表达后对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03-105页 |
3.8 cOpnp干扰后对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05-106页 |
3.9 cOpnp过表达后对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06-110页 |
4 讨论 | 第110-111页 |
5 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五章 cBmal1在绿光调控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中的作用 | 第112-134页 |
1 引言 | 第112-113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13-114页 |
2.1 试验动物 | 第113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113页 |
2.3 试验试剂 | 第113页 |
2.4 鸡原代松果体细胞培养 | 第113页 |
2.5 cBmal1干扰试验 | 第113-114页 |
2.6 cBmal1过表达试验 | 第114页 |
2.7 QRT-PCR分析 | 第114页 |
2.8 蛋白免疫印迹 | 第114页 |
2.9 褪黑激素水平的检测 | 第114页 |
2.10 数据分析 | 第114页 |
3 结果 | 第114-131页 |
3.1 cBmall-siRNAs筛选和干扰效率验证 | 第114-115页 |
3.2 cBmal1过表达效率验证 | 第115-116页 |
3.3 cBmal1干扰后对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16-118页 |
3.4 cBmal1过表达后对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18-119页 |
3.5 cBmal1干扰后对正调控钟基因蛋白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19-120页 |
3.6 cBmall过表达后对正调控钟基因蛋白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20-122页 |
3.7 cBmal1干扰后对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22-123页 |
3.8 cBmal1过表达后对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23-125页 |
3.9 cBmal1干扰后对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25-127页 |
3.10 cBmal1过表达后对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27-131页 |
4 讨论 | 第131-133页 |
5 小结 | 第133-134页 |
第六章 cClock在绿光调控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中的作用 | 第134-156页 |
1 引言 | 第134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34-136页 |
2.1 试验动物 | 第134-135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135页 |
2.3 试验试剂 | 第135页 |
2.4 鸡原代松果体细胞培养 | 第135页 |
2.5 cClock干扰试验 | 第135页 |
2.6 cClock过表达试验 | 第135页 |
2.7 QRT-PCR分析 | 第135页 |
2.8 蛋白免疫印迹 | 第135-136页 |
2.9 褪黑激素水平的检测 | 第136页 |
2.10 数据分析 | 第136页 |
3 结果 | 第136-152页 |
3.1 cClock-siRNAs筛选和干扰效率验证 | 第136-137页 |
3.2 cClock过表达效率验证 | 第137-138页 |
3.3 cClock干扰后对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38-139页 |
3.4 cClock过表达后对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39-140页 |
3.5 cClock干扰后对正调控钟基因蛋白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40-141页 |
3.6 cClock过表达后对正调控钟基因蛋白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41-143页 |
3.7 cClock干扰后对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43-144页 |
3.8 cClock过表达后对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44-146页 |
3.9 cClock干扰后对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46-148页 |
3.10 cClock过表达后对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节律影响 | 第148-152页 |
4 讨论 | 第152-154页 |
5 小结 | 第154-156页 |
第七章 cAMP信号通路在鸡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的昼夜节律调控中的作用 | 第156-166页 |
1 前言 | 第156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156-158页 |
2.1 试验动物 | 第156页 |
2.2 仪器设备 | 第156-157页 |
2.3 试验试剂 | 第157页 |
2.4 鸡原代松果体细胞培养 | 第157页 |
2.5 cAMP相关药物添加 | 第157-158页 |
2.6 QRT-PCR分析 | 第158页 |
2.7 蛋白免疫印迹 | 第158页 |
2.8 褪黑激素水平的检测 | 第158页 |
2.9 数据分析 | 第158页 |
3 结果 | 第158-162页 |
3.1 药物浓度验证 | 第158-159页 |
3.2 添加不同药物对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| 第159页 |
3.3 添加不同药物对鸡松果体细胞正调控钟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159-160页 |
3.4 添加不同药物对鸡松果体细胞负调控钟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| 第160-161页 |
3.5 添加不同药物对鸡松果体细胞cAanat mRNA和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| 第161-162页 |
4 讨论 | 第162-164页 |
5 小结 | 第164-166页 |
第八章 全文讨论 | 第166-174页 |
1 家禽松果体生物钟调控的特点 | 第166-167页 |
2 单色光对鸡生物钟中枢振荡器的调控 | 第167-168页 |
3 单色绿光调控鸡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激素的作用机制 | 第168-172页 |
4 总结 | 第172-174页 |
第九章 结论和创新点 | 第174-178页 |
1 结论 | 第174-176页 |
2 创新点 | 第176-1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8-198页 |
致谢 | 第198-20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200-2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