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引言 | 第13-14页 |
| 第一章 重金属污染区植被研究概况 | 第14-22页 |
| ·重金属污染区植物特性 | 第14-16页 |
| ·污染区植被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污染区植被的恢复 | 第18-19页 |
| ·污染区植被变化 | 第19-20页 |
| ·污染区植物的研究展望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大环江典型污染区样方调查和重金属含量及PH 值测定 | 第22-35页 |
| ·大环江河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·环江县大环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 | 第23-25页 |
| ·实地样方调查情况概述 | 第25-30页 |
| ·各样方群土壤铅锌砷三种重金属含量及PH 值测定 | 第30-35页 |
| 第三章 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植物区系组成及分析 | 第35-41页 |
| ·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| 第35-36页 |
| ·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| 第36-39页 |
| ·讨论 | 第39-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四章 大环江典型污染区土壤铅、锌及砷含量对植物优势度的影响 | 第41-56页 |
| ·植物种群特征的相关概念 | 第41页 |
| ·大环江典型污染区植被多度和盖度的目测评价 | 第41-4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5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5-54页 |
| ·讨论 | 第54-55页 |
| ·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五章 大环江污染区草本层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| 第56-64页 |
| ·引言 | 第56页 |
| ·研究和分析方法 | 第56-5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讨论 | 第60-63页 |
| 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·结论 | 第64页 |
| ·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