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暴力的书写—哥伦比亚作家费尔南多·巴列霍文学创作解析
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Sumario | 第6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费尔南多·巴列霍生平及创作 | 第10-13页 |
论文选题的缘起、研究视角及论文主体框架 | 第13-18页 |
第一章 拉丁美洲叙事文学中的暴力问题 | 第18-38页 |
1.1 拉丁美洲的暴力问题 | 第18-22页 |
1.2 拉美叙事文学中的暴力问题 | 第22-25页 |
1.3 哥伦比亚的暴力问题 | 第25-30页 |
1.4 哥伦比亚叙事文学中的暴力问题 | 第30-38页 |
第二章 城之衰:暴力笼罩下的麦德林 | 第38-83页 |
2.1 关于小说《杀手的圣母》的文献综述 | 第38-41页 |
2.2 麦德林:昨天与今日 | 第41-49页 |
2.2.1 儿时的天堂 | 第42-44页 |
2.2.2 今日的地狱 | 第44-49页 |
2.3 少年杀手:地狱的使者 | 第49-59页 |
2.3.1 少年杀手 | 第50-54页 |
2.3.2 丛林法则 | 第54-59页 |
2.4 腐朽的社会 | 第59-70页 |
2.4.1 无法无天的现实世界 | 第60-67页 |
2.4.2 腐朽的宗教世界 | 第67-70页 |
2.5 暴力与人性 | 第70-83页 |
2.5.1 人性的堕落 | 第70-74页 |
2.5.2 末日天使 | 第74-78页 |
2.5.3 暴力的循环 | 第78-83页 |
第三章 家之衰:暴力笼罩下的家庭 | 第83-121页 |
3.1 关于小说《悬崖》的文献综述 | 第83-86页 |
3.2 昔日的温馨 | 第86-93页 |
3.2.1 慈爱的外祖母 | 第87-90页 |
3.2.2 正直的父亲 | 第90-93页 |
3.3 今日的不幸 | 第93-106页 |
3.3.1 母亲形象的丑化 | 第94-101页 |
3.3.2 母亲形象丑化的缘由 | 第101-106页 |
3.4 兄弟情深 | 第106-121页 |
3.4.1 艾滋病魇 | 第106-110页 |
3.4.2 手足之情 | 第110-115页 |
3.4.3 回忆与乌托邦 | 第115-121页 |
结论 | 第121-129页 |
巴列霍对暴力问题的批判 | 第121-124页 |
对巴列霍文学创作中性别歧视的批评 | 第124-126页 |
巴列霍的乌托邦幻想 | 第126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44页 |
附录 | 第1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