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、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论文选题的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7页 |
1.2.1 国外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| 第15页 |
1.2.3 海关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2.4 文献分析评述 | 第17页 |
1.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 本文可能的贡献及不足之处 | 第18-20页 |
1.4.1 本文可能的贡献 | 第18页 |
1.4.2 本文不足之处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海关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| 第20-29页 |
2.1 海关风险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1.1 海关风险的定义 | 第20页 |
2.1.2 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| 第20-21页 |
2.2 海关风险管理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.1 海关风险管理的定义 | 第21页 |
2.2.2 海关风险管理的历史回顾 | 第21-22页 |
2.3 通关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3.1 通关风险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2.3.2 风险特征 | 第23页 |
2.3.3 通关风险管理的定义 | 第23页 |
2.3.4 通关风险管理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3.5 通关风险管理的分类 | 第24页 |
2.4 通关一体化的定义 | 第24-25页 |
2.5 通关一体化的意义 | 第25-29页 |
2.5.1 通关一体化是海关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 | 第25-26页 |
2.5.2 通关一体化是海关实现执法统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| 第26页 |
2.5.3 通关一体化降低企业成本,减少手续,提升海关监管效能 | 第26页 |
2.5.4 通关一体化能更好地防控海关管理风险、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 | 第26-27页 |
2.5.5 缓解海关监管资源不足与货运量日益增长的矛盾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通关一体化下通关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5页 |
3.1 通关一体化下通关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1.1 口岸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挑战日益突出 | 第29页 |
3.1.2 新型贸易业态迅猛发展,走私犯罪日趋复杂化 | 第29页 |
3.1.3 海关风险管理领域人才成长渠道单一,专家型人才的短缺 | 第29-30页 |
3.2 通关一体化下通关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0-35页 |
3.2.1 整合机构、调整职能,综合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仍需完善 | 第30-31页 |
3.2.2 风险参数体系亟需建立 | 第31页 |
3.2.3 通关时间短、成本低,企业走私违法可能性增加 | 第31页 |
3.2.4 关区限制被打破,海关执法统一性要求更严 | 第31-32页 |
3.2.5 海关信息化、数据化应用能力还有待提升 | 第32页 |
3.2.6 隶属海关功能调整需同步推进 | 第32-33页 |
3.2.7 实行企业自报自缴,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更高 | 第33页 |
3.2.8 企业信用评级结果与改革融合度有待提高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通关一体化下通关风险管理现状分析—以广州海关为例 | 第35-42页 |
4.1 广州海关概况介绍 | 第35-37页 |
4.1.1 广州海关点多、面广、线长 | 第35页 |
4.1.2 广州海关风险防控中心的基本情况 | 第35-36页 |
4.1.3 广州海关近三年业务逐年增长,监管任务日益繁重 | 第36-37页 |
4.2 广州海关通关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2.1 以风险分析监控中心为主要平台,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| 第37页 |
4.2.2 开展实施以“随机”与预定式相结合的分类分级布控模式 | 第37-38页 |
4.2.3 加大科技投入,强化对进出口企业物流监控 | 第38页 |
4.3 通关一体化模式下广州海关通关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1页 |
4.3.1 风险管理机制集约化程度低,业务运行畅 | 第38页 |
4.3.2 风险管理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,资源整合与利用不足 | 第38-39页 |
4.3.3 风险研判不够精准,企业分类标准待完善 | 第39-40页 |
4.3.4 风险处置的协同不够,防控体系不够科学、规范和完善 | 第40页 |
4.3.5 风险管理闭合链条不健全,成果转化不充分 | 第40-41页 |
4.4 通关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4.1 自身管理体制制约 | 第41页 |
4.4.2 海关科技运用水平不高 | 第41页 |
4.4.3 企业趋利本性 | 第41页 |
4.4.4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通关一体化模式下完善通关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| 第42-49页 |
5.1 明确风险防控中心的定位和职责 | 第42-43页 |
5.2 构建机制运行顺畅、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体系 | 第43页 |
5.3 强化科技应用,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、智能化水平 | 第43-45页 |
5.4 优化“双随机”的推广应用 | 第45页 |
5.5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,筑牢以信用为核心的进出口监管体制基础 | 第45-46页 |
5.6 学习借鉴国外海关企业通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 | 第46-48页 |
5.7 加强能力建设,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廉洁的队伍 | 第48-49页 |
小结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后记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