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2.1 信贷业务的内涵及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1 信贷业务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2.2 信贷风险的内涵和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2.1 信贷风险的内涵 | 第17页 |
2.2.2 信贷风险的种类 | 第17页 |
2.2.3 信贷风险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3 信贷业务的流程 | 第18页 |
2.4 相关理论 | 第18-21页 |
2.4.1 流程管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4.2 内部控制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4.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21-33页 |
3.1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概述 | 第21-27页 |
3.1.1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基本情况 | 第21页 |
3.1.2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信贷结构 | 第21-26页 |
3.1.3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信贷特征 | 第26-27页 |
3.2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信贷流程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| 第28-30页 |
3.3.1 贷前环节存在问题 | 第28-29页 |
3.3.2 贷中审查存在问题 | 第29页 |
3.3.3 贷后管理存在问题 | 第29-30页 |
3.4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| 第30-33页 |
3.4.1 贷前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0-31页 |
3.4.2 贷中存在问题原因 | 第31页 |
3.4.3 贷后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国外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经验与启示 | 第33-38页 |
4.1 国外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经验 | 第33-36页 |
4.1.1 花旗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经验 | 第33-34页 |
4.1.2 瑞士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经验 | 第34-35页 |
4.1.3 意大利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经验 | 第35-36页 |
4.2 国外银行信贷业务管理启示 | 第36-38页 |
4.2.1 完善的信贷业务管理制度 | 第36页 |
4.2.2 建立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 | 第36-37页 |
4.2.3 重视信贷业务的流程管理 | 第37页 |
4.2.4 重视信贷业务的后期管理 | 第37页 |
4.2.5 强化信贷风险评估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| 第38-49页 |
5.1 信贷业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| 第38-43页 |
5.1.1 创新业务组织架构 | 第38页 |
5.1.2 完善岗位职能设置 | 第38-39页 |
5.1.3 改进流程环节组合 | 第39-40页 |
5.1.4 优化信贷授权体系 | 第40-41页 |
5.1.5 完善业务流程配套 | 第41-43页 |
5.2 加强贷前调查管理 | 第43-44页 |
5.2.1 运用平衡计分法加强企业调查 | 第43页 |
5.2.2 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加强风险评估 | 第43-44页 |
5.3 强化贷中控制管理 | 第44-45页 |
5.3.1 运用流程管理规范贷中审查流程 | 第44页 |
5.3.2 运用内部控制理论强化审计人员管理 | 第44-45页 |
5.4 重视贷后风险管理 | 第45-46页 |
5.4.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| 第45页 |
5.4.2 建立风险处置制度 | 第45-46页 |
5.5 针对当前风险现状采取的措施 | 第46-49页 |
5.5.1 不折不扣执行总行统一风险偏好 | 第46-47页 |
5.5.2 进一步贯彻落实“会商制度” | 第47页 |
5.5.3 实施集团客户批量化操作流程 | 第47页 |
5.5.4 强化贷前、贷中、贷后管理 | 第47页 |
5.5.5 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,充分用好有关支持政策 | 第47-49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9-50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