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宗族组织对我国村庄治理的影响研究--以赣东北S村为例

摘要第7-8页
ABSTEACT第8-10页
第1章 导论第10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图、创新与不足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图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创新与不足第14页
    1.4 基本概念解析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宗族的界定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村庄治理第18-19页
    1.5 宗族研究的文献回顾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宗族研究的总体性回顾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宗族研究的区域性考察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宗族研究的大致取向第23-26页
第2章 宗族组织及其对村庄治理的结构性影响第26-34页
    2.1 国家对宗族的制度供给第26-27页
    2.2 宗族在村庄治理中的结构性影响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村庄治理重要主体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宗族与村庄主体的结构性关系第28-30页
    2.3 宗族的内部治理与村庄治理的基本模式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“乡政村治”模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“多元共治”模式第31-34页
第3章 宗族组织影响村庄治理的个案解释:赣东北S村第34-50页
    3.1 S村的基本情况第34-35页
    3.2 S村宗族发展状况第3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S村宗族的基本情况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S村宗族对村庄治理的实证分析第42-50页
第4章 村庄治理中宗族的存在价值第50-62页
    4.1 村庄治理对宗族治理的内在要求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农村社会治理的特征第50-51页
    4.2 宗族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合作与冲突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宗族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合作关系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宗族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冲突关系第52-54页
    4.3 宗族在村庄社会中的存在价值第54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宗族组织的存在价值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宗族型村庄的治理结构第58-62页
第5章 宗族与村庄社会构建良性互动关系的路径第62-70页
    5.1 宗族组织的未来走向第62-63页
    5.2 良性关系的建构路径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政治层面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经济层面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社会层面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文化层面第66-70页
结语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致谢第76-7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乡村公共性的衰落与重建--以扬州市N村水库兴废为个案
下一篇:NeuMOOC人才培养平台项目进度优化与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