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导论 | 第10-18页 |
| 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| 二、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7页 |
| 三、本文主要框架 | 第17-18页 |
| 第一章 我国的外资安审立法和安全例外条款概述 | 第18-30页 |
| 第一节 我国国内法律体系下的外资安审机制 | 第18-23页 |
| 一、我国的外资安审法律体系 | 第18-20页 |
| 二、我国外资安审的范围、内容和可审查性 | 第20-23页 |
| 第二节 我国对外签订的投资协定中的安全例外条款 | 第23-30页 |
| 一、安全例外条款的援引范围 | 第24-27页 |
| 二、安全例外纠纷的可审查性 | 第27-30页 |
| 第二章 我国外资安审立法与安全例外条款的差异 | 第30-39页 |
| 第一节 适用范围的差异 | 第30-32页 |
| 第二节 可审查性的差异 | 第32-33页 |
| 第三节 与条约基础性条款的差异 | 第33-39页 |
| 一、外资安审、安全例外和国民待遇 | 第34-35页 |
| 二、外资安审、安全例外和公平公正待遇 | 第35-37页 |
| 三、外资安审、安全例外和最惠国待遇 | 第37-39页 |
| 第三章 安全例外条款设置与表达的国际实践 | 第39-47页 |
| 第一节 安全例外条款的触发机制 | 第39-42页 |
| 一、概念性援引条件 | 第40-41页 |
| 二、列举式援引条件 | 第41-42页 |
| 第二节 安全措施的限定 | 第42-45页 |
| 一、自决性安全例外条款 | 第42-44页 |
| 二、非自决性安全例外条款 | 第44-45页 |
| 第三节 适用安全例外条款的其他限制条件 | 第45-47页 |
| 一、善意原则 | 第45页 |
| 二、正向安全例外:安全例外条款仅适用于投资协定中的部分义务 | 第45-46页 |
| 三、反向安全例外:安全例外条款不适用于投资协定中的部分义务 | 第46-47页 |
| 第四章 我国安全例外条款与安审立法的协调与完善 | 第47-52页 |
| 第一节 我国安全例外条款与安审立法优化的价值选择 | 第47-48页 |
| 第二节 我国安全例外条款的优化路径 | 第48-52页 |
| 一、安全例外条款的设置方式 | 第48-49页 |
| 二、安全例外条款的援引条件 | 第49-50页 |
| 三、安全例外条款的自决性和非自决性 | 第50-52页 |
| 结语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| 后记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