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固体物理学论文--薄膜物理学论文--薄膜的性质论文

纳米薄膜厚度的光学测量方法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纳米薄膜厚度的测量研究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探针(台阶仪)测量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椭圆偏振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干涉测量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光谱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典型光学测量方法的比较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4-16页
第2章 基于单峰值波长移动的白光干涉厚度测量法第16-31页
    2.1 白光干涉与激光干涉的比较第16-18页
    2.2 白光干涉解调技术第18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白光干涉时域解调方案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白光干涉频域解调方案第22-25页
    2.3 白光干涉应用于极短光程的测量原理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单峰值波长移动的白光频域干涉的理论基础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单峰值波长移动的白光频域干涉的仿真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 白光干涉法测量锗薄膜厚度的实验第31-43页
    3.1 锗膜的制备与厚度控制第32-35页
    3.2 膜厚检测实验系统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系统光源的选择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信号处理单元第36-37页
    3.3 锗薄膜厚度测量的实验结果第37-41页
    3.4 测量误差分析与讨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光源中心波长漂移引起的误差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温度引起的误差第41-4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4章 金膜厚度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量法第43-56页
    4.1 SPR用于膜厚测量的研究现状第43-44页
    4.2 SPR检测金属薄膜厚度的原理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金属薄膜中SPR效应的原理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金属薄膜参数对SPR效应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4.3 金属薄膜厚度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量方案第50-52页
    4.4 金膜厚度测量结果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SPR系统:激发、耦合与信号采集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SPR实验与金属薄膜厚度测量结果第53-54页
    4.5 误差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5章 外差干涉测量方法的理论研究第56-64页
    5.1 外差干涉测量方法的原理第56-59页
    5.2 外差干涉法膜厚测量系统的仿真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5.3 仿真结果分析与结论第62-6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2页
致谢第72-74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维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中负折射现象研究
下一篇:具有糖响应性的聚合物光子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