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课题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2.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尼龙长玻纤真空助力器支架结构及优化 | 第16-31页 |
2.1 不同材料真空助力器支架结构设计 | 第16-21页 |
2.1.1 不同材料真空助力器支架结构 | 第16-17页 |
2.1.2 不同材料真空助力器静力特性 | 第17-19页 |
2.1.3 不同材料真空助力器模态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2 尼龙长玻纤真空助力器支架结构静力特性 | 第21-26页 |
2.2.1 法兰盘结构对真空助力器支架力学性能影响 | 第22-23页 |
2.2.2 肋板结构对真空助力器支架力学性能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2.3 底座结构对真空助力器支架力学性能影响 | 第24-26页 |
2.3 尼龙长玻纤真空助力器支架结构模态分析 | 第26-30页 |
2.3.1 法兰盘结构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模态影响 | 第26-27页 |
2.3.2 肋板结构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模态影响 | 第27-29页 |
2.3.3 底座结构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模态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工艺参数对尼龙长玻纤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31-88页 |
3.1 真空助力器支架成型仿真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1.1 真空助力器支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1页 |
3.1.2 真空助力器支架成型仿真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 注射阶段工艺参数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32-58页 |
3.2.1 熔体温度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32-38页 |
3.2.2 模具温度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38-42页 |
3.2.3 注射速率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42-48页 |
3.2.4 注射时间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48-52页 |
3.2.5 V/P转换点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52-58页 |
3.3 保压阶段工艺参数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58-76页 |
3.3.1 保压压力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58-64页 |
3.3.2 保压时间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64-68页 |
3.3.3 保压曲线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68-76页 |
3.4 冷却阶段工艺参数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76-86页 |
3.4.1 冷却液温度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76-81页 |
3.4.2 冷却雷诺指数对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质量影响 | 第81-8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第4章 尼龙长玻纤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工艺优化 | 第88-104页 |
4.1 长玻纤注塑成型制品缺陷预测基本理论 | 第88-92页 |
4.1.1 长玻纤注塑成型制品缺陷 | 第88-89页 |
4.1.2 长玻纤注塑成型制品缺陷预测基本理论 | 第89-92页 |
4.2 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| 第92-96页 |
4.2.1 真空助力器支架优化试验设计因素选取 | 第92页 |
4.2.2 真空助力器支架优化分析结果对象 | 第92-93页 |
4.2.3 真空助力器支架优化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| 第93-96页 |
4.3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 | 第96-100页 |
4.3.1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因素选取 | 第96-99页 |
4.3.2 响应曲面分析 | 第99-100页 |
4.4 真空助力器支架翘曲缺陷优化最值 | 第100-103页 |
4.4.1 翘曲缺陷预测模型建立 | 第100-101页 |
4.4.2 翘曲缺陷预测模型验证 | 第101-102页 |
4.4.3 翘曲缺陷预测模型最小值求值 | 第102-10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第5章 真空助力器支架成型质量实验性能测试 | 第104-109页 |
5.1 真空助力器支架注塑成型实验 | 第104页 |
5.2 真空助力器支架性能测试 | 第104-108页 |
5.2.1 振动性能测试 | 第104-106页 |
5.2.2 热耐久性能测试 | 第106-107页 |
5.2.3 制动力下的变形测试 | 第107页 |
5.2.4 耐拉拔测试 | 第107-10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109-110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