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电流体动力学打印与一步成型打印 | 第12-15页 |
1.2.1 电流体动力学打印 | 第12-14页 |
1.2.2 一步成型高分辨率打印 | 第14-15页 |
1.3 电流体动力学喷印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.1 电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 | 第15页 |
1.3.2 电流体动力学数值分析 | 第15-17页 |
1.4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1.5 研究课题的主要工作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电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 | 第18-26页 |
2.1 电流体动力学喷印技术基本理论方程 | 第18-21页 |
2.1.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| 第18-19页 |
2.1.2 电动力学基本方程 | 第19-20页 |
2.1.3 介质为导体分析 | 第20页 |
2.1.4 介质为电介质分析 | 第20页 |
2.1.5 电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| 第20-21页 |
2.2 电流体动力学一般打印模式 | 第21-22页 |
2.3 电流体动力学打印电压控制模式 | 第22-25页 |
2.3.1 直流高压模式 | 第22-23页 |
2.3.2 高压脉冲模式 | 第23页 |
2.3.3 直流电压叠加脉冲电压模式 | 第23-24页 |
2.3.4 交流电压模式 | 第24页 |
2.3.5 直流电压叠加交流电压模式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电流体动力学锥射流稳定性研究 | 第26-44页 |
3.1 泰勒锥理论与受力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 建模方法 | 第28-32页 |
3.2.1 相场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2.2 物质与动量传递方程 | 第29-30页 |
3.2.3 静电模块方程 | 第30页 |
3.2.4 表面张力计算 | 第30页 |
3.2.5 模块耦合 | 第30-32页 |
3.3 锥射流成型过程 | 第32-36页 |
3.3.1 建模工具 COMSOL Multiphysics 简介 | 第32页 |
3.3.2 建模过程 | 第32-33页 |
3.3.3 网格划分与求解器设置 | 第33-34页 |
3.3.4 模拟结果与分析 | 第34页 |
3.3.5 表面电荷密度和内部速度场 | 第34-36页 |
3.4 过程特性对锥射流形态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4.1 电压对锥射流的影响 | 第36页 |
3.4.2 流速对锥射流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5 材料特性对锥射流形态的影响 | 第37-42页 |
3.5.1 喷嘴高度对锥射流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5.2 喷嘴壁润湿性对锥射流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5.3 墨水表面张力对锥射流形态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5.4 墨水粘度对锥射流形态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5.5 非牛顿流体的模拟 | 第41-42页 |
3.6 本章小节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一步成型电流体动力学打印烧结机理研究 | 第44-53页 |
4.1 一步成型打印烧结技术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 焦耳热建模 | 第45-47页 |
4.2.1 固体传热模块 | 第45页 |
4.2.2 电流模块 | 第45-46页 |
4.2.3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| 第46-47页 |
4.3 参数计算与设置 | 第47-49页 |
4.3.1 模拟参数计算 | 第47-48页 |
4.3.2 边界条件与计算设置 | 第48-49页 |
4.4 模拟与结果分析 | 第49-52页 |
4.4.1 纳米颗粒与成型柱体重合区域厚度对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50页 |
4.4.2 柱体高度对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4.3 不同纳米颗粒对烧结温度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5 本章小节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5.1 研究总结 | 第53-54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