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--供热论文

供热管道综合比摩阻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7-12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比摩阻的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对比摩阻的研究现状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对比摩阻的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比摩阻取值存在的问题第10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的创新点第11-12页
第2章 综合比摩阻以及相关内容的分析第12-24页
    2.1 综合比摩阻的提出第12页
    2.2 综合比摩阻相关知识分析第12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技术经济学分析第12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方式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管段差异性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供热管网介质压力分析第22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2-24页
第3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4-46页
    3.1 目标函数的建立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土建工程费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管道安装费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电费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热损失燃料费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目标函数第30-31页
    3.2 约束条件的建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介质压力的约束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设计供回水温差的约束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流速的约束第33页
    3.3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3-34页
    3.4 综合比摩阻的确定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综合比摩阻的确定过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有解性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算法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3.5 结果分析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敏感性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流量-综合比摩阻分析第43-46页
第4章 张家口市阳原县集中供热规划-综合比摩阻的应用第46-74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县城概况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县城中心城区供热规划第48-49页
    4.2 供热区域的划分及热负荷计算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供热区域的划分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热负荷计算第50-52页
    4.3 现状热源与规划热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现状热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规划热源第53-54页
    4.4 热力站规划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热力站站址及数量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热力站规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热力站系统及设备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热力站调节第54-55页
    4.5 热力网系统规划第55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规划原则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热网的敷设方式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热网的敷设形式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特殊地段处理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管网安全措施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系统调节方式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7 管网水力计算第56-65页
    4.6 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估算说明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投资估算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收益估算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经济效益分析第67-70页
    4.7 节能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4.8 安全保障第71-72页
    4.9 环境评价第72-73页
    4.10 小结第73-74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4-76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79页
附录 A第79-118页
附录 B第118-11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19-120页
致谢第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冷弯薄壁型钢-木组合墙体研究
下一篇:大型商业综合体功能区衔接互通空间热环境研究--以京津冀地区夏季为例